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x
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嘿,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个神秘而又有趣的话题——“海陆的变迁”。这节课,我们将结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地理课本,用我们的双眼和思维去发现地球的奇妙变化。我会带着你们走进真实的地理场景,用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图片,让地理知识变得既活泼又有趣。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奇妙的地理之旅吧!??????
二、核心素养目标
在本次“海陆的变迁”教学中,我们旨在培养同学们以下核心素养:
1.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地球表面变化,提升对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探究精神:鼓励同学们提出问题,通过实证探究,理解海陆变迁的原理。
3.地理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视角,理解地球表层结构及其演变的地理思维。
4.环保意识:引导同学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学情分析
进入七年级的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在地理学科方面,他们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对地球的形状、位置有一定的了解。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地球表面复杂多样的地理现象和海陆变迁的内在机制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在知识层面,学生可能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地形地貌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海陆变迁的具体过程和原因,以及这些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在能力方面,学生可能具备基本的地图阅读能力,但在分析复杂地理现象、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实际问题方面,还需进一步锻炼。
在素质方面,同学们的地理思维正在逐步形成,但需要引导他们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去思考地理问题。此外,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他们需要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
行为习惯上,学生们通常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有时可能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将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地理教学专用地图、地球仪、投影仪、电脑
-课程平台:人教版地理课程资源库、在线地理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海陆变迁相关视频、地理动画、在线互动地图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小组讨论、实地考察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海洋和陆地变化的自然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变化过程。
2.**问题提出**: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如何变化的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海陆变迁的了解,教师简要总结。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海陆变迁的原理**:
-**讲解**:介绍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板块运动如何导致海陆变迁。
-**演示**:使用地球仪展示板块运动,让学生直观理解。
-**时间:5分钟**
2.**海陆变迁的证据**:
-**讲解**:列举化石、地层、山脉、河流等证据,说明海陆变迁的存在。
-**图片展示**: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时间:5分钟**
3.**海陆变迁的影响**:
-**讲解**:分析海陆变迁对气候、生物、人类活动的影响。
-**案例讨论**:讨论历史上著名的海陆变迁事件,如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
-**时间: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海陆变迁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并分享讨论结果。
3.**时间:10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针对新课内容,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点评和反馈。
3.**时间:5分钟**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提问互动**: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分享自己的观点。
2.**角色扮演**:邀请学生扮演地质学家,模拟发现海陆变迁的过程。
3.**时间:5分钟**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强调海陆变迁的重要性。
2.**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调查家乡附近的海陆变迁现象,并撰写小报告。
3.**时间:5分钟**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提问互动、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地理思维和探究精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