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数以万计的河流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晋教版.docx
2.3数以万计的河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晋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3数以万计的河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晋教版
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晋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2.3数以万计的河流》
内容: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了解我国河流的分布情况,包括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基本信息。重点讲解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的特点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河流的基本知识,增强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通过学习河流的分布和特点,提升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其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全球视野。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八年级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过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地图技能,如地图的识别和使用,地形和气候的基础概念。然而,对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等专业地理数据以及河流对周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的认识可能有限。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通常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相关。大部分学生对自然环境、水资源和地理探险等内容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学习风格上,学生有偏好于视觉学习的,也有偏好于听觉和动手实践的学习者。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河流长度、流域面积等专业地理数据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为这些概念较为抽象。此外,分析河流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时,学生可能难以将地理知识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相结合。此外,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地理空间思维的发展可能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在理解和记忆复杂的河流系统时。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地理教学挂图、地球仪、地理信息软件
-课程平台:学校地理教学平台、在线地理教育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河流分布电子地图、河流特点相关视频资料、河流图片库
-教学手段:PPT演示文稿、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实地考察模拟活动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条河流?这些河流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地形和气候知识,提问:“地形和气候对河流的分布有什么影响?”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包括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基本信息。
-介绍我国主要河流的特点,如长江、黄河、珠江等,重点讲解它们的源头、流经地区、注入海洋等。
-分析河流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包括对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举例说明:
-以长江为例,讲解其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信息。
-分析长江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如长江三角洲的形成、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等。
-互动探究: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主要河流的特点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张我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标注河流名称、长度、流域面积等信息。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河流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如农业、交通、旅游等。
-教师指导:
-对学生的绘图和角色扮演进行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拓展延伸(约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保护我们的河流,让它们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河流的建议和措施。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河流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河流,了解河流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6.作业布置
-让学生收集家乡附近的一条河流,了解其特点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撰写一篇关于河流保护的文章,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措施。
知识点梳理
1.我国河流分布概况
-我国河流众多,分布广泛,形成了复杂的水系。
-河流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河流较少。
2.我国主要河流特点
-长江: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第一长河,流经11个省份,注入东海。
-黄河: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第二长河,流经9个省份,注入渤海。
-珠江:全长2197公里,是我国第三长河,流经5个省份,注入南海。
3.河流长度与流域面积
-河流长度:指河流从源头到注入海洋或湖泊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