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docx
2.1生物与非生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生物与非生物。这是我们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点章节。在这个章节里,我们会了解到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独特之处。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吧!????
核心素养目标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你们能够培养以下几方面的核心素养:首先,增强你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观察、提问、实验和解释;其次,提升你们的科学思维,学会从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中提炼科学概念;最后,培养你们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环境的影响。让我们一起在实践中成长吧!????
学情分析
同学们,进入七年级,你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有所了解。在这个年龄段,你们的好奇心旺盛,对新知识充满探索欲望,这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之前的学习内容相对简单,部分同学可能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理解不够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本章节的学习。
在知识层面,大部分同学对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非生物的特征了解较少,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在能力方面,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我们将通过实验活动来锻炼这些能力。在素质方面,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是我们课程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此外,同学们的学习习惯和课堂参与度也会对本章节的学习产生影响。有的同学可能存在依赖老师的现象,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有的同学可能对科学实验不够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我们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本节课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拥有《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以便跟随课程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生物与非生物特征的图片、图表以及相关科普视频,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验器材:提前检查实验器材,包括放大镜、显微镜、显微镜载物台等,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安排实验操作台,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实验。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身边的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这个奇妙的世界,看看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
2.提问引导:你们能说出几种我们熟悉的生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再想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非生物?它们又有什么特点?
3.游戏互动:进行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分组,每组列举出自己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然后进行分享和讨论。
二、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1.生物的特征:通过多媒体展示生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生物的共同特征,如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生长和繁殖等。
2.非生物的特征:同样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非生物,让学生思考并总结非生物的特点,如不需要营养、不能进行呼吸、不能生长和繁殖等。
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植物、动物、矿物等,让学生分析它们属于生物还是非生物,并说明理由。
三、实践活动(用时15分钟)
1.观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如水、空气、土壤等,分析它们是否属于生物。
2.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如用种子发芽、观察蚕宝宝的变化等。
3.拓展探究:鼓励学生课后寻找生活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实例,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区别,如植物和石头。
2.人类活动对生物环境的影响:讨论人类活动如何影响生物的生存,如森林砍伐、水污染等。
3.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生物学在农业、医学、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如转基因技术、疫苗研发等。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强调重点:生物的特征和非生物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希望大家能够掌握。
3.布置作业:课后思考生物和非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观点。
整个教学流程用时不超过45分钟,通过以上环节,我们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知识点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