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9_T 019-2021 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病防治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30CCSB41
4109
濮阳市地方标准
DB4109/T019—2021
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病防治技术规程
2021-09-10发布2021-10-09实施
濮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DB4109/T01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编写。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濮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濮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玉红、王文芳、王冠杰、陈景来、刘广飞、胡荣花、段向义、张志梅、刘翠英、苗红宽、王社轩、李怀旺、梁方印、郭威、付静、赵朋宽、姜秀燕、司志卿、申丽、薛晓楠。
2
DB4109/T019—2021
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病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预防和控制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濮阳市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病的监测、诊断、以及预防和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T17824.1规模猪场建设
GB/T21674猪圆环病毒聚合酶链反应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规模化猪场
采用现代养猪技术与设施设备,实行自繁自养、全年均衡生产工艺,存栏基础母猪100头以上的猪场。
3.2
猪圆环病毒病
以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circovirustype2,PCV2)为主要病原、单独或继发或混合感染其他病原的一些列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仔猪断奶后多系统消耗综合征、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猪皮炎肾病综合征、仔猪先天性震颤、母猪繁殖障碍等。
4诊断
4.1流行病学特点4.1.1病原
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为猪圆环病毒2型,属圆环病毒科,基因组为环状单股DNA病毒,含有1767个核苷酸。病毒粒子无囊膜,耐酸、耐氯仿、耐高温,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对苯酚、季铵盐类、氢氧化钠和氧化剂等消毒剂敏感。
4.1.2传染源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3
DB4109/T019—2021
4.1.3传播途径
经消化道、呼吸道水平传播和母猪胎盘垂直传播。4.1.4发病特点
猪圆环病毒病有以下发病特点:
a)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征主要发生在5周龄~12周龄的仔猪。
b)猪皮炎肾病综合征主要发生在保育和生长育肥期猪。
c)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多发生于6周龄~14周龄的中小猪。
d)先天性震颤多发生于初产母猪所产仔猪,常出生后一周左右发病。
e)母猪繁殖障碍主要发生于初产的后备母猪。4.2临床症状
4.2.1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征
消瘦,皮肤苍白,呼吸困难,黄疸,有时腹泻。皮下淋巴结肿大,肝肿大或萎缩,坚硬、颜色发白。4.2.2猪皮炎肾病综合征
病猪皮肤出现不规则的红紫斑及丘疹,随病程延长,红紫斑及丘疹中央出现黑色坏死灶,主要集中在后肢及会阴区域。
4.2.3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咳嗽、呼吸困难,部分猪全身潮红,耳尖、尾端及前肢腋下皮肤出血、淤血。4.2.4仔猪先天性震颤
新生仔猪的头部、四肢和尾部发生不同程度的双侧性震颤。4.2.5母猪繁殖障碍
母猪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升高。4.3病理学变化
4.3.1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征
眼观病变,病尸消瘦,皮肤苍白;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肠系膜、支气管淋巴结显著肿大,切面灰黄色,或有出血;肺脏肿胀,间质增宽,质地坚硬似橡皮样,其上散在有大小不等的褐色实变区;肾脏肿大,苍白,被膜下有坏死灶,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出血;脾脏轻度肿大;肝脏硬变;有时胃的食管部黏膜水肿和非出血性溃疡,肠道尤其是回肠和结肠段肠壁变薄,肠管内液体充盈。
组织学病变,肉芽肿性间质性肺炎,气管上皮坏死或脱落并演发为细支气管炎;淋巴组织多灶性凝固性坏死;肝、肾、胰脏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常可见嗜碱性胞浆包涵体。
4.3.2猪皮炎肾病综合征
4
DB4109/T019—2021
眼观病变,后肢和会阴部,乃至全身出现明显的坏死性皮炎;肾脏肿大、苍白,皮质部有出血或淤血斑点。
组织学病变,出血性坏死性皮炎和动脉炎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