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治精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概述1、什么是SF?二、病原体 1、即猪瘟病毒(SFV)。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RNA病毒。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猪、病后带毒猪、潜伏期带毒猪、隐性感染猪牛羊 三、流行病学 4、流行特征 (1)病程表现:急性型 慢性型 迟发性猪瘟 四、发病机制 五、临床症状 1、高热稽留,达41℃以上——怕冷。 六、病理变化 2、淋巴结出血。 3、肾脏出血。 4、脾脏边缘有出血性梗死 。 5、膀胱粘膜出血 6、扁桃体出血坏死 8、全身浆膜、粘膜均可见出血。 慢性型猪瘟 在回肠末端及盲肠和结肠,特别是回盲口有轮层状溃疡(扣状肿)。 六、诊断 1、临床综合诊断流行特点临床特点病变特点 2、实验室诊断 (1)荧光抗体试验:检出率可达90%以上。 2、实验室诊断 (2)家兔接种试验:试验组2只对照组2只接种病料不接种7天后静脉注射猪瘟兔化弱毒6h测温1次6h测温1次无热反应 定型热定型热猪瘟+ 猪瘟-什么原理? 2、实验室诊断 (3)琼脂扩散试验 2、实验室诊断 (3)琼脂扩散试验 2、实验室诊断 (4)夹心ELISA2、实验室诊断 (4)夹心ELISA2、实验室诊断 (4)夹心ELISA2、实验室诊断 (4)夹心ELISA2、实验室诊断 (4)夹心ELISA2、实验室诊断 (4)夹心ELISA七、防制措施 (一)预防性措施 1、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优点:1、安全可靠,使用不受年龄性别品种的限制2、产生免疫快(3-4天可紧急接种)3、免疫期长,可达一年以上4、剂量小 淋脾毒100倍 1毫升 猪瘟的防治 猪瘟没有办法治疗 平常做好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发生了病情尽可能彻底地进行扑杀与严格的消毒(主要用3-5%烧碱),全场 受威胁的猪群紧急免疫 适时与合理的免疫程序是猪瘟控制的关键。超免与20日龄与45-55日龄注射二种注射方法。 病因猪环状病毒PCV病理变化淋巴结肿大4~5倍,棕褐色或灰白色肺有弹性,不塌陷,花斑状淋巴组织细胞性间质性肺炎肾肿大,蜡样变,散有白色病灶肝脏不同程度萎缩,花斑状盲肠扩张、水肿,有水样内容物 临床症状: 体温升高(40-41OC),食欲减退 初期粘膜潮红,后期黄染 腹下皮肤初期红斑块,后期为青紫色 一些病例气喘、呼吸困难,犬坐姿势 母猪表现空怀、不发情、死胎、流产 仔猪开始表现腹泻,以后表现粪便干燥 与链球菌、副伤寒及猪瘟并发时,症状多样。 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资料 国内相关报道资料 有关大猪及仔猪的报道 人、猪、绵羊、牛、犬猫及其它动物均可感染 传播途径主要为吸血昆虫、注射针头及交配 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及压片镜检(姬姆萨) 治疗:传统用药——土霉素、金霉素、贝尼尔等国内新药——配方药,如914A等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的流行情况 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四月至十月发病率明显增高。 二、农村以散发地方流行为主,集约化猪场则暴发突然传播迅速。 三、本病以肥育猪发病与死亡率最高。小猪发病率次之,生殖母猪多以发生繁殖障碍为主。 猪链球菌病临床分型与症状 一、最急性型:以集约化猪场及新发猪场多见,无明显症状巳死亡,死亡猪鼻孔流出暗红色带泡沫鼻汁。 二、急性型:分败血型和脑膜脑炎型。 三、 亚急性型及慢性型:可从2%-10%不等有的单独发生或与其它型同发。分关节炎型、淋巴结化脓型、母猪繁殖障碍型。 败血型链球菌病的特点 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尤其多见于新发区。 以20-50公斤猪发病最多。 体温41-43度,呈稽留热,呼吸急促,常有浆性或粘性鼻漏。上下眼睑色暗,呈“黑眼圈”状,多处皮肤常呈弥漫紫红色“刮痧样”病变,指压不褪色,重者高度呼吸困难鼻孔可流有血性泡沫鼻汁,病程1-3天,致死率高达90%。 脑膜脑炎型猪链球菌病的特点 多发于断奶后仔猪。 病猪共济失调,或做圆圈运动,或盲目行走或以头抵物或后躯麻痹而前肢爬行,但很快或更多的是倒地不能起立,四肢划动空嚼咬牙,口吐白沫或昏迷不醒时有抽搐尖叫。 治疗后存活者常遗留有程度不同的神经后遗症。 败血型猪链球菌病的病理变化 一、以败血症伴发浆膜炎为主要变化类似胸膜胸炎病变 二、大多数病死猪脾脏肿大1-2倍。 三、全身淋巴结高度肿胀、有出血、坏死 猪链球菌病的预防 一、疫苗免疫:用疫苗免疫的难度大。因其群多,型多,变化多。 用当地分离的菌株与标准菌株制成多价疫苗免疫力才良好。 二、化学药物预防:对尚未免疫或免疫还末产生免疫力的猪群在饲料中添加“新标竿”菌克星2000-2500克/吨或在饮水中减半添加、“新标竿”福苯康1-1.5公斤、五甲氧磺胺嘧啶(200-400PPM或复方新诺明粉,连续饲喂2-3周。 三、一般性措施:封锁、隔离、消毒 链球菌病病猪的治疗 敏感的药物:大多对氨苄、头孢、氟苯尼考、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敏感。使用凯氟威按20毫克/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