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知识清单.docx

发布:2025-04-10约3.9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自然灾害

第一节气象灾害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利用地图,指出常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与分布地点。

2.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实例或材料,认识不同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差异。

【本章要点】

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形成自然灾害。

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

⑴洪涝灾害

①定义: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②洪涝灾害分布及影响因素

★分布: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及广大山区。

★影响洪涝灾害分布的主要因素

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

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地形

多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的地区

★危害

危害

说明

危害巨大

直接影响

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等

间接影响

洪涝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危害程度

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损失程度越大

⑵干旱灾害

①定义: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②分布:

主要分布地区

最严重的地区

世界

非洲、亚洲、大洋洲内陆地区是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

非洲

中国

华北、华南、西南、江淮

华北

③危害

危害

表现

影响种植业

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影响畜牧业

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引发水资源短缺

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诱发其他灾害

极易引起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⑶台风灾害

①定义:

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②台风的结构

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由外围大风区、漩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③频发区:西北太平洋是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④影响

暴雨:引发洪涝灾害,诱发滑坡与泥石流;

狂风:摧毁房屋、建筑、破坏交通、通信、输电设施等;

风暴潮:冲毁建筑物、防护堤,淹没村镇、农田,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河流水质变坏;影响海上作业安全等。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影响: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我国台风灾害的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⑷寒潮灾害

①定义: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②分布:

分布地区

内容

世界

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

势力强大的寒潮甚至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

我国

发生在冬半年,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势力强大的寒潮,会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③危害a.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b.大风、大雪、冻雨: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第二节地质灾害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利用地图,指出常见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与分布地区。

2.运用实例或材料,说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实例,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本章要点】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⑴地震灾害

①定义: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②基本构造

a.震源:地震内部岩石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b.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c.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

d.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e.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f.地震波: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冲击造成的。

③主要危害

a.会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b.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c.会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这一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持续时间更长。

④地震带的分布

a.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b.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

c.我国地震多发区;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⑵滑坡

①定义: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岩体比较破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