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评课稿.pdf

发布:2025-04-14约1.45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评课稿

《虎门销烟》评课稿1

课文介绍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

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

斗争精神。王素霞老师根据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结合课文

内容,确立“紧扣壮举,感悟爱国情感”的教学思路。有以

下优点:

一、大量补充历史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针对

最后一节中“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学生

谈谈自己的了解,也可由教师补充: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

营鸦片,向中国大量走私,仅1835年,就向中国走私鸦片

35445箱,约1800000千克,中国吸食鸦片人数约200万。

让学生们认识到外国商人在中国贩卖鸦片,实在是“肆无忌

惮”、实在是“无法无天”。而虎门销烟就像一记耳光抽在

他们的脸上、就像一声巨雷炸在他们的头上。从而指导学生

在感知的基础上读好最后一节。

三、以“爱国”为切入点,读了另外四篇课外文章,突

出了语文主题学习,增加了学生的课内阅读量。

《虎门销烟》评课稿2

《虎门销烟》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黄世兰老

师教这一课时,有如下亮点:

1、激情洋溢,进入情境

第1页

这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黄老师在教学时时刻把

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首先感受销烟前的隆

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

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

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

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

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

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

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

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

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2、发挥主动性,学会学习

本课其中的一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从语言文字

体会出这一伟大的“壮”举,因此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去读书,

找到有关“壮”的语句,再去读,黄世兰老师也从中鼓励学

生,如“你真会读书,抓住了重点词来看出人多!”

3、联系生活,感情升华

当学生沉浸于虎门销烟的壮举中,沉浸于林则徐的英勇

斗争精神中时,黄老师来了一个大转弯,“林则徐虎门销烟,

震惊中外,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人们永远地记住了他

和他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模糊,今天我们却看

到了和格格不入的现象。目前走私毒品现象依然猖獗。那些

第2页

大毒枭想尽一切方法从国外贩毒运毒。为了赚取高额的钱财,

他们不仅残害着同胞的身体和灵魂,更在危害着国家的安全。

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想说的?”“此时此刻,面对林

则徐,你还有什么想说的?”但是学生们也许是有话不知如

何说,当学生说到自己的感想时,黄老师又不善于去引导、

总结,因此造成在这一环节上有些浪费时间。

第3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