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一框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教学设计.docx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一框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以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为主题,结合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一框内容,通过分析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大一统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通过分析汉武帝时期的史料,提高学生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2.增强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大一统格局的内涵及其形成原因。
3.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大一统格局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4.提升学生历史思维,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及其影响:重点讲解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盐铁官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大一统格局形成的具体作用。
-大一统格局的特征:强调大一统格局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如中央集权体制的强化、统一的经济制度、统一的度量衡等。
2.教学难点:
-汉武帝时期政策的实施背景和影响:难点在于理解汉武帝时期政策的出台背景,如汉武帝为何采取这些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的影响。
-大一统格局的历史意义:难点在于深入理解大一统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包括对后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塑造作用。
-学生的理解与应用: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将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格局与当前的社会实际相结合,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启示。例如,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思考当前国家治理中的一些问题与汉武帝时期的政策有何异同。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历史视频资料。
-课程平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材电子版、在线教育资源网站。
-信息化资源:历史数据库、历史事件相关网页链接、历史人物介绍资料。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古代货币、度量衡模型)、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教师展示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图片或视频中的信息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探究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影响。”
2.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政策
-教师介绍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引导学生思考:“推恩令是如何促进国家统一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推恩令通过分化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
-教师讲解盐铁官营政策,提问:“盐铁官营对国家经济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盐铁官营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控制,有利于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汉武帝时期的文化政策
-教师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提问:“这一政策对当时的社会文化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化了儒家思想,促进了文化的统一,为大一统格局奠定了思想基础。”
3.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意义?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汉武帝时期的官员、百姓等角色,模拟历史场景,体验大一统格局下的社会生活。
4.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汉武帝时期的政策是如何促进国家统一的?
-大一统格局对后世政治、经济、文化有何影响?
-如何评价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格局?
-学生回答举例:
-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通过分化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大一统格局有利于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后世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格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5.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格局,了解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及其影响,认识到大一统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大一统格局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历史,了解历史,传承历史。”
学生学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