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五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古诗文阅读.docx

发布:2025-04-11约2.55万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PAGE35页(共NUMPAGES35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古诗文阅读

一.试题(共16小题)

1.古诗赏析。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从诗所写的内容看,这是一首

A.山水田园诗

B.边塞诗

C.咏物诗

(2)从诗句中的“”一词可以读出当时形势的危急,从诗句中的“百战”一词可以读出。

(3)品读“不破楼兰终不还”,从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2.古诗文阅读。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1)《稚子弄冰》中,与《舟过安仁》中的“小童”意思相近的词是。

(2)稚子弄冰的过程是、、。这两首诗都向我们展现了的儿童形象。

(3)对这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写出了两个孩子巧用雨伞,借风行船的奇思妙想。

B.《稚子弄冰》围绕“弄”,突出“稚”,炽热的童心让孩子们忘记了严寒,保持了快乐。

C.“忽作”和“怪生”两词,暗藏着杨万里对天性顽劣的孩子制造恶作剧的不满与责怪。

3.古诗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伟大的诗人,他被称为“”。

(2)解释诗中的词语。

妻子

青春

(3)这首诗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听闻捷报后一刹那的情感波澜的诗句是“,”。

(4)诗中点明诗人迫切归乡的诗句是:“,。”

(5)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因多年战乱终于结束,朝廷军队收复失地而的心情,表现了诗人之情。

4.朗诵诗歌,传递家国情怀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1)请在横线上把诗歌补充完整。

(2)前两句诗中的“河”“岳”分别指、,作者使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之情,要读得。后两句作者想到,要读得。

(3)《宣城见杜鹃花》一诗中也有数字对仗工整的特点。李白曾在家乡巴蜀听见杜鹃鸟鸣,在宣城看到杜鹃花开时,涌起思乡之情,写出“一叫一回肠一断”,下一句可能是

A.三春三月忆三巴

B.一纶茧缕一轻钩

C.一杯一杯复一杯

D.十八滩头一叶身

5.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根据诗歌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感的是这天气,天气越来越冷,又要准备过冬的物资了。

B.诗人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为金人所统治,心中无限感慨。

C.诗歌抒发的是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之情。

D.诗人因为睡不着,在秋天夜晚走出门,对眼前景致有感而发。

(2)说说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意思,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

6.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根据诗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②“剑外”是当时叛军的根据地。

③“放歌”“纵酒”是诗人欣喜若狂心情的具体写照。

④“即从”“便下”写出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要读得轻快、迅疾。

(3)用自己的话写出“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

(4)按提示,填写诗句。

??诗言志,词传情,每一首诗都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从“,唯见长江天际流”中感受朋友渐行渐远时李白的惆怅;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童孙未解供耕织,”中感受诗人对乡村儿童的赞许;从孟郊《游子吟》中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