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爬山虎的脚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10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爬山虎的脚》是一篇描绘自然景色的课文,通过观察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热爱自然的能力。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学生四年级上册《自然》课本中的植物生长知识相关,通过学习爬山虎的生长特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巩固所学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价值观,提高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提升学生科学探究和逻辑思维水平。
3.增强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模仿课文写作手法,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确定课文主要描写对象:爬山虎的脚,教师需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包括形状、颜色、生长方式等。
-体会作者观察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中作者观察爬山虎脚的方法,如从哪个角度观察、观察的时间、使用的工具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学习表达技巧: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观察爬山虎脚的顺序:由于课文对爬山虎脚的描写较为细致,学生可能会在理解观察顺序上遇到困难,教师需通过图示或实际演示,帮助学生梳理观察的先后顺序。
-体会作者情感:课文通过描写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传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学生需要通过深入阅读和感悟,理解作者的情感,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运用修辞手法创作:学生在模仿课文写作时,可能会在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上感到困难,教师需提供具体的例句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运用技巧。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爬山虎生长图片、视频资料、相关科普文章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爬山虎标本或图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讲台前,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它叫做《爬山虎的脚》。你们知道什么是爬山虎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2.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老师挑选几位同学分享他们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分发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字形的掌握。
2.学生朗读完毕后,老师提问:“大家读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爬山虎的脚,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爬山虎的脚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细读课文,探究重点
1.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提问:“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它有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老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如:“爬山虎的脚是绿色的,形状像蜗牛的触角,它们会紧紧地抓住墙壁,不断地向上爬。”
3.老师提问:“爬山虎的脚是如何抓住墙壁的?”
4.学生回答,老师讲解爬山虎脚的结构和生长过程,如:“爬山虎的脚上有许多小吸盘,它们能够分泌粘液,紧紧地吸附在墙壁上。”
5.老师提问:“爬山虎的脚生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6.学生回答,老师讲解爬山虎在生长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四、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1.老师提问:“如果你们是小爬山虎,你们会怎样克服困难,努力向上生长呢?”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老师总结:“爬山虎的脚教会了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勇敢面对,努力向上。”
3.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将爬山虎的精神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五、总结全文,巩固知识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你们觉得这篇课文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2.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像爬山虎一样,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向上,不断进取。”
3.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种植物,并尝试用课文中的方法进行描写。
六、课堂小结
1.老师站在讲台前,对同学们说:“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把爬山虎的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2.学生们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七、课后反思
1.老师在课后对今天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2.老师将反思结果记录在教案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知识点梳理
1.爬山虎的形态与特点
-爬山虎的叶子形状:掌状复叶,小叶5-7片。
-爬山虎的茎:细长,表面有细毛。
-爬山虎的脚:扁平,形状像蜗牛的触角,能够分泌粘液。
2.爬山虎的生长环境与习性
-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喜温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