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春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 第七章 力和运动.docx

发布:2025-04-14约3.79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力与运动

【学业要求】

1.能认识牛顿第一定律,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自然界的相关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能了解伽利略的思想实验,尝试通过思想实验进行推理;知道科学推理与论证的作用;能体会质疑和创新在科学探索中的重要性。

3.能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与运动和力相关的问题;能根据收集的证据得出自己的结论。

4.知道物理学研究是不断完善的;能欣赏力与平衡之美,能为我国精湛的建筑技术而自豪;能体会物理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思维导图】

【考点梳理】

●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点一: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等。

2.实验步骤:

每次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观察并记录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3.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A.控制小车刚到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怎样控制:“三个同一”)

B.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阻力大小。

(怎样改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转换法: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远近来比较阻力对小车速度变化的影响。

(3)理想实验法:(实验加推理)

4.实验表格及现象:

表面材料

小车所受阻力

小车运动距离

小车速度减小快慢

毛巾

最大

棉布

较大

较长

较慢

木板

较小

最长

最慢

5.实验结论:

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

6.实验推论:

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伽利略:

伽利略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科学的开拓者。伽利略强调数学、实验、逻辑推理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从伽利略开始,科学实验成为人们探究自然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他的发现及其所使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

1.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对定律的理解:

(1)适用范围:自然界中所有物体。

(2)成立条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包含两层含义:

A.确实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B.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

(3)结果运动状态: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者必具其一)。

(4)定律实质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5)定律的得出:

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验,推理抽象概括而来。(理想实验法)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的。我们周围的物体,都会受到力的作用,因此不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这一定律。

■知识点三: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3)惯性不是力,应该说“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

3.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叫作惯性定律。

它揭示了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4.惯性的利用和防止:

(1)利用惯性:

A.拍打衣服可除去灰尘。(利用灰尘的惯性)

B.汽车快进站时,提前关闭油门。(利用汽车的惯性)

C.跳远运动员助跑。(利用人的惯性)

D.体育课上,投掷实心球。(利用实心球的惯性)

E.离开枪膛的子弹继续飞行。(利用子弹的惯性)

(2)防止惯性:

A.乘坐汽车时,乘客要系安全带。(防止乘客的惯性)

B.车辆行驶时,要保持车距。(防止汽车的惯性)

C.包装易碎制品时,要垫上很厚的泡沫。(防止易碎制品的惯性)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表现为物体对其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阻抗程度,质量是对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考点二:二力合成

■知识点一:1.合力与分力:

(1)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则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力的合成:求几个分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初中阶段只研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3)等效替代法:

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复杂问题转换成易处理的问题一种方法。

■知识点二:实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步骤:

①用方向相同的二力F1和F2同时拉伸橡皮筋至AE′(a);

②用方向相反的二力F1和F2同时拉伸橡皮筋至AE′(b);

③用一个力F拉伸橡皮筋至AE′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