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2023-2024学年人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docx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2023-2024学年人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2023-2024学年人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本节课以中国古代文明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和艺术成就,通过欣赏和分析代表性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课程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符合六年级学生的知识深度和认知特点。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创意实践和艺术表现等核心素养。通过欣赏古代艺术作品,学生将提升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和跨文化理解;通过模仿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艺术实践能力;最终,学生在艺术表现中实现自我表达,提升个人艺术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如汉、唐、宋、元、明、清)的艺术特点。
②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所选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③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艺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关联。
2.教学难点,
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和艺术价值。
②帮助学生建立对古代艺术作品的跨时代审美观念,培养历史感。
③指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艺术作品进行独立分析和评价。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对古代艺术的兴趣。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古代艺术家,体验创作过程,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艺术作品,结合实物教学,如展示古代绘画、雕塑的复制品,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安排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通过共同研究和创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师播放一段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音乐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古代文明吗?”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追寻文明的足迹”。
讲授新课(20分钟)
1.教师展示汉、唐、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艺术作品图片,并简要介绍作品背景。
2.讲解中国古代艺术的特点,如汉代的石刻艺术、唐代的壁画艺术、宋代的文人画等。
3.引导学生分析艺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探讨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4.针对重点作品,进行深入讲解,如《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等,分析其艺术价值和创作手法。
5.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如绘画、雕塑等,让学生了解古代艺术家的创作技巧。
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幅古代艺术作品,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教师出示一组古代艺术作品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作品所属的历史时期和艺术风格。
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古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强调创新思维和审美观念的重要性。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如果你们是古代艺术家,你们会创作出怎样的作品?”
2.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中国古代艺术史书籍:《中国美术史》、《中国艺术通史》等,这些书籍提供了详细的古代艺术发展脉络和艺术作品分析。
-古代艺术博物馆资源: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古代艺术品,是学生实地考察和学习的宝贵资源。
-在线艺术教育资源:如国家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库、中国美术馆的在线展览等,这些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便于学生在线学习和研究。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背景和艺术风格。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实地感受古代艺术品的魅力。
-引导学生利用在线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如观看艺术家的创作视频、学习艺术品的修复和保护知识。
-建议学生参与艺术创作活动,如绘画、书法、陶艺等,亲身体验古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关于中国古代艺术的专题研究项目,如制作一本班级艺术年鉴。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艺术比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艺术实践能力。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