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一 负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认识负数(1)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一负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负数(1)教学设计苏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负数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负数的意义。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以及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重点掌握负数的读写方法和表示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通过负数的引入,让学生学会从数轴的角度理解数的概念,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同时,通过实际问题情境,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此外,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难点:
1.学生对负数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产生和意义,降低理解难度。
2.利用数轴图示,直观展示负数的位置,强化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3.设计一系列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难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负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负数的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负数的应用和意义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数轴和负数的表示方法,增强直观性。
2.互动软件:使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实物教具:使用带有正负号的教具,如温度计、海拔标尺等,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负数。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用到负数吗?”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负数的例子,如温度计的零下、海拔高度等。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探索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1.教师讲解负数的定义:负数是小于零的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举例:零上温度为5℃,零下温度则为-5℃。
2.教师展示数轴,讲解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举例:在数轴上,负数位于零的左侧。
3.教师讲解负数的表示方法:用负号“-”表示,例如-3表示负三。
三、实践活动(用时15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基础练习题,巩固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教师挑选几道题目进行讲解,强调易错点。
3.学生尝试用负数表示实际情境中的数量,如气温、海拔等。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相反意义量?
-举例回答:小组讨论后,可能得出以下答案:
-温度:零下2度表示为-2℃。
-海拔:低于海平面的高度表示为负值,如-100米。
-负数还可以表示欠款、亏损等。
2.学生讨论: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
-举例回答:小组讨论后,可能得出以下答案:
-负数位于零的左侧,正数位于零的右侧。
-数轴上的每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
3.学生讨论: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哪些?
-举例回答:小组讨论后,可能得出以下答案:
-温度计:表示零下温度。
-海拔高度:表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
-财务:表示欠款、亏损等。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负数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在数轴上的位置。
2.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认为负数在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举例回答:学生可能回答:
-负数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生活中的相反意义量。
-负数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整个教学流程用时不超过45分钟,通过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实践活动、小组讨论和总结回顾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知道负数是小于零的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写负数,如-3、-5℃等,并能正确地将负数表示在数轴上。
-学生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负数应用,如温度、海拔、财务等,并能用负数表示这些量。
2.能力培养方面: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了逻辑推理能力,能够从数轴的角度理解数的概念。
-学生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