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最新版).docx
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最新版)
一、安全管理总则
1.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安全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安全职责,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的安全工作格局。
3.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定期组织安全演练,确保师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
4.定期对幼儿园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幼儿园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安全管理组织与职责
1.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成立以园长为组长,副园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安全工作,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制定和完善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安全工作检查和考核。
2.各部门安全职责
-园长: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工作经费的落实,定期向教职工和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副园长:协助园长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负责安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和演练活动。
-保教部门:负责幼儿在园期间的日常安全管理,包括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环节的安全。加强对教师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后勤部门:负责幼儿园的设施设备、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加强食品采购、加工、储存等环节的管理,保障食品安全;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设施,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消防安全。
-财务部门:负责安全工作经费的预算和管理,确保安全工作经费的及时足额到位。
-保健部门: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控工作,做好幼儿的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安保部门:负责幼儿园的门禁管理、巡逻守护、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严格执行门禁制度,加强对来访人员的登记和管理,确保幼儿园的人员和财产安全。
三、安全教育制度
1.教职工安全教育
-新入职教职工必须参加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安全操作规程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定期组织教职工参加安全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溺水安全等,提高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每学期组织教职工进行安全知识考试,考试成绩作为教职工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2.幼儿安全教育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教育计划,将安全教育纳入幼儿的日常教学活动中。
-采用游戏、故事、儿歌等形式,向幼儿传授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防溺水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每学期组织幼儿开展安全演练活动,如火灾逃生演练、地震应急演练等,让幼儿熟悉疏散路线和应急处置方法,提高幼儿的应急反应能力。
四、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制度
1.日常检查
-各部门每天对本部门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消防器材的配备情况、食品卫生状况等,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教师在教学活动和生活活动中,要随时关注幼儿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定期检查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每周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幼儿园的设施设备、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
-每月对幼儿园的安全状况进行一次评估,分析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专项检查
-根据季节特点和安全工作的重点,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如春季防火检查、夏季防溺水检查、冬季防寒保暖检查等。
-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整改。
五、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设施设备采购
-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和规定,采购符合安全要求的设施设备。
-采购前要对供应商进行考察和评估,选择信誉良好、产品质量可靠的供应商。
-采购的设施设备要有质量合格证明和使用说明书,采购合同中要明确质量标准和售后服务条款。
2.设施设备安装与验收
-设施设备安装要由专业人员进行,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安装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安装质量。
-设施设备安装完毕后,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验收内容包括设施设备的性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