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

发布:2025-04-11约5.45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

英文名称

BasicsofMechanicalDesign

课程编号

350106

开课学期

4

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课

课程属性

必修

课程学分

3

适用专业

轮机工程

课程学时

总学时:48;其中理论学时:48实验实践学时:0上机学时:0

开课单位

学院轮机工程系(教研室)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机械制图

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的概念与意义;

掌握轴、孔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知识及有关国家标准;

掌握标准件与常用零件绘图、识图的能力。

后续课程

课程目标及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3.2

4.2

12.1

1.掌握常用机构结构与运动原理以及一般零件设计的基本知识,具备一般零件选型设计的方法,能够用于复杂轮机工程问题及船舶轮机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的分析、设计和评价。

0.3

0.3

0.25

2.掌握一般机械零件失效形式设计准则,能够将专业知识用于轮机管理、机舱设备维修、机舱资源管理等复杂工程问题的推演与分析,并进行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0.3

0.3

0.25

3.掌握设计简单机械产品和传动装置的方法,在设计环节体现创新意识,在设计方案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0.2

0.2

0.3

4.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与格局,增强时代责任感、使命感和历史使命感,塑造科学精神、工匠精神,逐步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0.2

0.2

0.2

课程概述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及机器动力学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和设计方法;具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制图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够通过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以及分析、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课程应知应会具体内容要求

掌握轮机工程专业必需的一般机械零件设计方法与工作原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以及分析、解决一般机械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任务一: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课程目标1、3、4]

知识要点:1.机构运动副及其分类;2.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3.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学习目标:1.掌握运动副及其分类;2.能够绘制较简单的机构运动简图;3.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授课建议:建议2学时。授课方式为课堂讲授、课下在线学习。课堂组织为集中讲授和分组讨论相结合。

任务二:平面连杆机构;[课程目标1、3、4]

知识要点: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应用;2.连杆机构的基本特性;3.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学习目标:1.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应用;2.掌握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3.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授课建议:建议2学时。授课方式为课堂讲授、课下在线学习。课堂组织为集中讲授和分组讨论相结合。

任务三:凸轮机构;[课程目标1、3、4]知识要点:1.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2.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3.凸轮廓设计方法。

学习目标:1.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2.掌握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3.掌握凸轮廓设计方法。

授课建议:建议4学时。授课方式为课堂讲授、课下在线学习。课堂组织为集中讲授和分组讨论相结合。

任务四:齿轮机构;[课程目标1、3、4]

知识要点:1.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2.齿廓啮合基本定律;3.渐开线的形成,掌握渐开线的特性;4.渐开线齿廓啮合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5.渐开线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计算;6.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7.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8.斜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等。

学习目标:1.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2.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3.掌握渐开线的形成,掌握渐开线的特性。4.掌握渐开线齿廓啮合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5.掌握渐开线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计算;6.了解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7.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8.掌握斜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等

授课建议:建议4学时。授课方式为课堂讲授、课下在线学习。课堂组织为集中讲授和分组讨论相结合。

任务五:轮系;[课程目标1、3、4]

知识要点:1.轮系的分类;2.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3.周转轮系以及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学习目标:1.了解轮系的分类;2.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3.掌握周转轮系以及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授课建议:建议2学时。授课方式为课堂讲授、课下在线学习。课堂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