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试题练习题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及答案.docx
教育学试题练习题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A.《论语》B.《孟子》C.《学记》D.《大学》
答案:C。解析:《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其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明确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思想。
2.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A.质量规格B.社会价值C.发展方向D.发展速度
答案:B。解析: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教育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二是对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系统化B.多样化C.复杂化D.专门化
答案:B。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如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等。
4.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答案:A。解析:在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主要由地方承担责任,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
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动机B.巩固知识C.领会知识D.运用知识
答案:C。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答案:D。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B.班级信息C.学生D.班级资料
答案:C。解析: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其中主要对象是人,即学生。
8.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A.柏拉图B.昆体良C.皮亚杰D.亚里士多德
答案:D。解析: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
9.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的古代先哲是()
A.孔子B.孟子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答案:C。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叫问答法,包括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答案:A。解析: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打破了当时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1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B。解析: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此时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12.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13.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C.课程改革D.途径改革
答案:C。解析: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它涉及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多个方面的调整和变革。
14.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发现法
答案:B。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答案:B。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的工作目的和主要任务。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______活动,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答案:社会。解析:教育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