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学考试练习题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及答案.docx

发布:2025-04-08约8.34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学考试练习题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答案:A

解析:《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B

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3.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答案:D

解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三个特征。强制性是指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具体保障,体现了国家意志;普遍性是指义务教育课程计划面向全体学生,适应义务教育普及的要求;基础性是指课程计划规定的课程是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的课程。

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答案:A

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扮演着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等多种角色。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发展的趋势;教师职业角色并非单一化;崇高化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赞誉,但不是其最大特点。

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答案:B

解析: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感知教材是为理解教材做准备;巩固知识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保持在记忆中;运用知识是学生通过练习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以形成技能技巧和发展能力。

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德育过程的始终,是推动德育过程发展的动力。其他选项表述的矛盾也是德育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但不是基本矛盾。

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答案:B

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是班主任针对个别学生进行的教育活动;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是班主任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教育影响的工作。

8.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答案:A

解析: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义务教育阶段“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地方政府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承担着主要责任。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宏观政策的制定和指导;社会力量可以参与义务教育,但不是承担主要责任的主体;学生家长有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但不是普及义务教育责任的主要承担者。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答案:C

解析: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强调教材的中心地位;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他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凯洛夫是苏联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有较大影响;夸美纽斯是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A

解析:“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主张,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孟子主张“性善论”,强调教育要“明人伦”;荀子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教育和环境对人的影响;韩非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