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学要求1、正确理解货币政策含义,熟悉货币政策目标.ppt

发布:2018-04-27约1.09万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货币政策 教学要求 1、正确理解货币政策的含义,熟悉货币政策目标的发展过程,掌握货币政策诸目标的统一与冲突,掌握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了解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作用与选择标准; 2、重点掌握一般性政策工具,熟悉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正确分析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3、掌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概念,了解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了解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4、了解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和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正确理解货币政策时滞的含义,货币政策时滞、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Monetary Policy, P193) 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 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 和。主要内容具体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效应。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Goals of Monetary Policy)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 基本上与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一致,具体是指中央银行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 包括: 1)稳定物价(P195):稳定物价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前 提条件,但并不是物价不变动。 2)充分就业(P195):指凡具有劳动能力并自愿工作 者,都能在合理条件下及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充分就业并不等于100%的就业,因为失业可分为: 自然性失业:摩檫性失业、结构性失业、自愿性失业 经济性失业:非自愿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蔽性失业。 失业一般是指经济性失业。 3)经济增长(P196):一般用人均实际GDP来衡量。但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增长速度越快越好,应是适度增长,并 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4)国际收支平衡(P196):国际收支逆差和顺差都会对 国民经济造成不利影响,货币政策可利用利率和汇率进行调 节。 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互冲突(P197-199)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冲突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冲突 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 ①通账时物价水平较高,为降低物价水平, 央行提高利率,但会引起资本流入,影响国际收 支平衡;②通缩时物价水平较低,为抑制通缩, 央行降低利率,结果会引起资本流出,影响国际 收支平衡。 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 从经常项目看,经济增长会增加需求,一是 增加对国内产品的需求,从而影响出口减少;二 是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引起国际收支的变动。 但从资本项目来看,可能引起外资的流入, 而出现顺差。 3、我国在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上几种不同观 点(P199) 1)多重目标论 2)双重目标论 3)单一目标论 从实践中来看,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选取 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促进经济增长。 4、战后西方各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比较 1)战后西方各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比较 2)战后西方各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选择的启示 1951-1992年西方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及通货膨胀率(%) 由此可以看出: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应以稳定货币为主。 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很重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会使货 币政策因时滞而影响其效应的充分发挥的作用大大降低, 使货币政策的效应充分发挥,且货币供应量长期稳定,可 使经济避免强烈的震荡,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否则,走 走停停,相反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The Medium of Monetary Policy) 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含义(P207) 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的工具实施调节,在尚未 实现最终目标之前所能达到的具有传导作用的中间变量目 标。具体作用机制是: 货币政策→政策工具→中介目标→最终目标 2、选择中介目标的标准(P207) 可测性(便于观察、分析和监督,有准确的数据进行 定量分析)、可控性(央行能有效调控金融变量的变动及 走势)、相关性(与最终目标有密切、稳定和统计数量上 的联系)、抗干扰性(仅反映货币政策因素的影响)和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