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doc

发布:2017-11-15约3.3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社会发展的规律 1.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会议强调,要适应时代要求创新思路,推动老龄工作向主动应对转变。这表明(  )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②主观认识应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①错误,否认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④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适应时代要求创新思路,推动老龄工作向主动应对转变”,这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主观认识应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故本题答案为C项。 2.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会议上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②是在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④是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故①③入选。②④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上层建筑的变革,而不是调整生产关系。故选A项。 3.对每个人来说,和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全社会而言,和谐文化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内含着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这说明(  )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发展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民发愤图强,勇于探索,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止。改革(  ) ①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是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有利于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5.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从开车人遵章守规,到汽车制造商增强环保意识;从邻里相处、老死不相往来,到车友相遇微笑、真情互动;从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到珍惜人的生命,都是“车德”涵盖的内容。加强“车德”建设,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是因为(  ) A.物质决定意识 B.思想决定行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价值观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答案:C 6.为了促进我国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维护县域社会的公平正义,我国启动了以规范县委书记权力为重点的县权改革试点工作。“县权改革” 的哲学依据是(  ) A.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解析:C “为了促进我国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启动了以规范县委书记权力为重点的县权改革试点工作”反映了调整上层建筑可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不选。 7.2016年10月,中央出台《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农村的土地实行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改革(  ) ①作为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先导,可保障我国农产品有效供给 ②抓住“三农”发展主要矛盾以解决其他问题,开辟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新路径 ③符合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客观规律,一定能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 ④符合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C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①错误,因为作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先导;③错误,因为只有当上层建筑服务于先进的经济基础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8.《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里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