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习题课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沪科版必修1.ppt

发布:2017-09-07约1.7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习题课: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 一 二 三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 1.对于公式vt=v0+at和s=v0t+ at2,要理解好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及其对应的关系。两个公式涉及五个量,原则上已知三个量可求另外两个量,可以解决所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2.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审题→画过程草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或选取坐标轴)→选用公式列方程→求解方程,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一 二 三 【例1】 (多选)一个物体以v0=8 m/s的初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1 s末的速度大小为6 m/s B.3 s末的速度为零 C.2 s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D.5 s内的位移大小是15 m 一 二 三 变式训练1汽车在水平面上刹车,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s=24t-6t2,则它在前3 s内的平均速度为(  ) A.6 m/s B.8 m/s C.10 m/s D.12 m/s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例2】一列火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边观察火车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 s内,火车从他跟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 m(相邻车厢连接处长度不计),求: (1)火车加速度的大小。 (2)这20 s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3)人刚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 解析:(1)由题知,火车做匀减速运动,设火车加速度大小为a,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大小为v0,车厢长L=8 m,则Δs=aT2,解得a=0.16 m/s2。 答案:(1)0.16 m/s2 (2)5.6 m/s (3)7.2 m/s 一 二 三 针对训练2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的速度是v,到C点的速度是3v,则sAB∶sBC等于(  ) A.1∶8 B.1∶6 C.1∶5 D.1∶3 解析:由公式 ,得v2=2asAB,(3v)2=2a(sAB+sBC),联立两式可得sAB∶sBC=1∶8。 答案:A 一 二 三 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按时间等分(设相等的时间间隔为T) (1)T末、2T末、3T末、…、nT末瞬时速度之比 v1∶v2∶v3∶…∶vn=1∶2∶3∶…∶n (2)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 s1∶s2∶s3∶…∶s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位移之比 sⅠ∶sⅡ∶sⅢ∶…∶sN=1∶3∶5∶…∶(2N-1) 一 二 三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按位移等分(设相等的位移为s) 注意(1)以上比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把它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应用比例关系,可使问题简化。 一 二 三 【例3】 (多选)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时(  ) 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 B.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时间之比是1∶3∶5∶…∶n C.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 D.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2∶3∶… 一 二 三 针对训练3 (多选)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颗子弹以水平速度v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三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穿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木块所用时间之比分别为(  ) 1 2 3 4 1.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战机已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所需时间为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 A.vt B. C.2vt D.不能确定 解析:因为战机在起飞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B正确。 答案:B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