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关键环节交接流程.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关键流程识别措施》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修订)
一、 门/ 急诊患者识别:
(一)、门诊和急诊实施《医疗就诊卡》卡号管理,挂号室、门 /
急诊、入院处处置患者时需核对信息,发现不符应纠正。
(二)、急诊观察室和抢救室的患者实施腕带管理,急诊输液时
根据输液执行单核对患者信息, 由患者自述姓名及至少一项个人资料
(年龄、诊断)。急诊危重患者由急诊护士佩戴腕带,普通急诊患者
入院后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佩戴腕带。
二、住院患者识别:
(一)、由入院处为患者编具唯一住院号, 住院患者实施腕带管理;
病房护士佩戴腕带前核实患者姓名。
(二)、医务人员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发放特殊饮食、手
术及有创诊疗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识别方法: 2 种以上方式(床号 +姓名),形式:腕带 +询问。
(三) 、腕带正确佩戴,原则上佩带在患者 左手 ,字迹清楚,松
紧适宜,完整可用,字迹模糊及时更换。
( 四) 、注意腕带佩戴松紧适宜,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
部血运良好。
(五) 、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除核对腕带、床
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六)、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
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
标识,有家属在床旁的:腕带 +询问,在场家属或知晓者陈述患者的
身份(床号 +姓名)。无家属在床旁的:腕带 +床头卡(床号 +姓名)。
(七)、身份不明患者的腕带以“无名氏”表示。
(八)、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 ICU、产
房、新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
食前),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并遵守患者识别措施
及交接程序。
(九)、有药物过敏的患者在腕带上标识。
( 十) 、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
导并有记录。
关键流程患者交接登记及身份识别措施
急诊、病房、手术室、 ICU、产房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
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一、门诊 / 急诊与手术室、 ICU、病房之间转运患者流程:
1.凡急、危重患者接诊后严格按照各项抢救程序做好急诊抢救
工作,护送患者做必需的检查。
2.对严重颅脑外伤、胸腹联合伤、大出血等需急诊手术的患者
在抢救同时需做好术前准备, 通知手术医生接患者, 必要时护送到手
术室。
3.手术医生接患者时,急诊医生应向手术医生做好交接班工作,
如:病情诊断、用药处置、生命体征、辅助检查、各种管道通畅等情
况,并在急诊病历上做好记录。手术护士应再次核对患者资料。
4.需立即送 ICU 的患者,电话告知 ICU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协助
办理入院手续并护送到 ICU。急诊科医护人员和 ICU 医护人员进行交
接班,核查患者资料、病情、注意事项等, ICU护士必须检查患者各
项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5.护送患者时应注意安全、保暖、人文关怀,途中密切观察病情
变化,保持输液、 用氧及其它各管道通畅,对外伤骨折患者注意保持
体位,减少痛苦。
6.送入病房后,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向病房医护人员做好交接班工
作,如病情诊断、用药处置、生命体征、辅助检查、各管道通畅情况
以及皮肤状况等。 急诊科护士填写专科交接记录, 转入科室护士核对
后签字确认。
7.传染患者按相关管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