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信息科技六上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docx

发布:2024-01-11约2.0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浙教版(2023)小学六年级上册信息科技学科复习资料

班级:学号:姓名:

第一单元:算法的实现

①利用算法来解决问题有多种途径,如由人工实施或由计算机实现等,不同的途径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在计算机中运用算法解决问题,主要经历问题分析、抽象与建模、设计算法、验证与优化算法等过程。

②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抽象出关键要素,建立模型。在抽象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建立模型是设计算法的前提。建立模型时,可以借助公式、表格、图示等方式。

如“投票问题”算法中,关键要素包括候选作品的编号和投票情况。可以用变量tp表示每一次的投票,不同的变量值代表给不同的候选作品投票,用a、b两个变量表示两个候选作品的得票数。

当tp==“a”,则a=a+1;当tp==“b”,则b=b+1;

③设计算法时,要确定算法的输入和输出,并合理地选择控制结构,准确、有序地描述解决问题的每一步骤。

如“投票问题”描述如下:

步骤1:A、B作品得票数清零,即:a=0,b=0;

步骤2:投票者输入投票内容“a”或“b”,并赋值给变量tp;

步骤3:使用分支结构对投票内容进行判断,如果是“a”,a+1;如果是“b”,b+1;

步骤4:使用循环结构重复步骤2、3,直到投票人都完成投票;

步骤5:输出A、B作品的得票数。

④ 抽象与建模可以抓住问题的核心,忽略与问题求解无关的要素。用一定的方式表示关键要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⑤解决问题之前,要对问题进行清晰的描述,包括已知条件、未知条件与求解目标等。当问题中各对象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时,可以使用表格对问题进行抽象。 根据抽象出来的数据及其关系,可以建立计算模型,进而推导出答案,解决问题。

⑥ 枚举法的思想是有序地尝试每一种可能的解,如果满足正确解的条件就采纳,否则继续枚举,做到不遗漏、不重复。使用枚举法的关键是确定枚举范围和正确解的判断条件。

⑦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需要将算法转化为一组计算机能够执行的指令,即程序,让计算机按人们指定的步骤有序地执行算法。

⑧计算机语言是人指令计算机工作的语言。从计算机发明以来,计算机语言从机器语言发展到高级语言。高级语言一般采用英文词汇、符号、公式和数字,根据一定的规则要求来编写程序,如Pyhton、C等语言。同一个算法可以使用不同的计算机语言来实现。

⑨编写与运行程序一般都需要环境支持。比如,IDLE是Python自带的集成开发环境,它包含了IDLEShell和程序编辑器两个窗口。IDLEShell用于显示程序运行结果,也可以直接输入代码并运行。程序编辑器用于编写完整的程序并支持文件保存。

⑩运行编写好的程序,可以得到计算机输出的可观察的算法执行结果。编写程序实现算法时,可能会因为录入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等导致程序不能正常运行或结果出错,因此对程序进行反复调试,可以及时发现这些错误。根据调试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算法与程序,使其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好的算法往往可以解决同一类问题,而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问题。

?通过数据输入和输出可以实现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实现“人机对话”。人机交互程序主要实现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的功能,主要流程包括用户输入数据、计算机处理数据、计算机输出数据。比如猜数字游戏。

编写“猜数字”交互程序时,可能用到哪些语句?让用户在没有猜对时反复输入数字用到while(循环)语句,判断用户的数字大小时,用到if……else……(分支)语句。

通过编写运行程序,可以对算法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不断优化算法。

第二单元:算法的效率

①现实中,解决一个问题的算法往往具有多样性,即可用不同的算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比如“猜数字游戏”,可以采用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算法;“韩信点兵”问题可以采用枚举法、筛选法和同余法的算法思想来解决。

②针对某个问题,可以设计多个算法来解决,但不同算法的效率是有差异的。算法有“好”与“差”之分,在一定条件下,当然要选择“好”的算法。

“好”的算法,除了符合“正确性、有效性”等标准外,还需要有较高的算法运行效率,即算法运行所消耗的时间较短。一般情况下,算法运行需要的时间与待求问题的规模有关,如求100个人的总分与求1000个人的总分,循环体执行的次数是不一样的,执行时间显然有差别。估算该算法的运行时间,可以在问题规模相同的情况下,将算法中循环语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