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物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困境与关键着力点.docx

发布:2025-04-09约1.52万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研究报告

PAGE

1-

生物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困境与关键着力点

一、生物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困境概述

1.课程思政融入的难度与挑战

(1)课程思政的融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这种结合不仅要求教师对思政理论有深刻的理解,更需要教师具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面临着如何平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难度。一方面,过分强调思政教育可能会导致专业知识传授的不足,影响学生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入如果不自然,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影响教学效果。

(2)在课程思政的融入过程中,教师常常遇到的一个挑战是如何确保思政教育内容的适时性和适度性。适时性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课程内容适时引入思政教育,而适度性则要求教师在思政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做到恰到好处。然而,由于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教师很难把握住这个平衡点。此外,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对于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不同,这也增加了课程思政融入的难度。

(3)另一方面,课程思政的融入还面临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而课程思政的融入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更加开放和互动的教学方法。例如,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都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引导能力和组织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教师可能因为不熟悉这些教学方法而感到困惑,这也影响了课程思政的融入效果。同时,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这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师资队伍的素质与能力不足

(1)在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中,师资队伍的素质与能力不足是一个显著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他们将思政教育简单等同于政治教育或道德教育,忽视其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种认识的局限性使得他们在实际教学中难以有效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导致思政教育的效果不佳。其次,师资队伍中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比例较低,许多教师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上缺乏系统性和创造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和跨学科知识背景不足也是制约课程思政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往往只专注于自身领域的专业知识,缺乏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把握,这限制了他们在课程思政中引入多元视角的能力。此外,一些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时,由于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无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同时,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

(3)师资队伍的教学评价能力和激励机制不完善也是问题所在。目前,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往往过于注重科研成果和论文发表,而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却不够全面。这种评价方式使得教师在课程思政育人方面的努力和成效难以得到有效体现,从而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同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创新尝试和努力得不到相应的支持和奖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思政的推进和发展。因此,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与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于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3.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关联性不强

(1)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关联性不强是课程思政育人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众多课程中,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入往往显得生硬和突兀,缺乏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这种情况下,思政教育容易成为课程中的点缀,而非核心部分,导致学生难以在专业学习中体会到思政教育的深层次意义。例如,在生物学专业课程中,若思政教育仅仅停留在对科学家奉献精神的颂扬上,而未能将其与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创新精神等核心价值理念相结合,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关联性不强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上。部分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未能充分挖掘和提炼出专业内容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导致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关联性较弱。这种情况下,思政教育内容往往显得孤立和零散,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例如,在生物学课程中,若教师未能将生物伦理、生态保护等思政元素与生命科学知识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体会到这些思政内容的重要性,从而降低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此外,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关联性不强也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关。部分教师可能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如果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忽视了互动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的应用,那么学生难以在课程学习中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内涵。因此,要提升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关联性,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