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创新模式研究.docx

发布:2024-09-16约4.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创新模式研究

?

?

陈桂娟王勇李永存赵海洋

【摘要】课程思政是夯实“新工科”人才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本校材料专业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将思政元素全面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力争发挥所有课程思政功能,培养兼具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材料专业“新工科”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课程思政?材料专业

“新工科”的建设和实践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和蓝图,对我国工程教育体系进行了符合国际主流和中国实际的顶层思考,对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未来大批“新工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寻求提升“新工科”人才文化软实力的思政教育有效途径,培养兼具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引起各大高校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育人模式改革,有利于突破思政教育集中于思政课堂的瓶颈,缓解思政课“孤岛化”现实困境;有助于实现高校知识、技能教育与思想价值教育有效融合。各大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是传统思政教育的传续,更是改良和推进思政教育的必经之路。

一、“课程思政”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中现实意义

1.有助于凝聚高校思政育人力量,与“新工科”建设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新工科”建设再次确认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关注人格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并激发人的潜能,完成个体理想人格的塑造,才能培养既有个性又有创造力的工程创新人才。课程思政在教育目标上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目的在于将思想价值引领融入知识传授中,突破“思政课程”边界,将高等工程教育跨学科的知识体系都融会到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与“新工科”建设形成协同效应。

2.有助于“新工科”创新型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力求产出具备“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新工科”人才,怎样在“学科交叉、课程改革”的基礎上,发挥灵魂铸造功能,成为各大高校反思德育的关键问题。课程思政是实施思政教育的一种途径,将思政教育从思政课堂延伸至全部课程,将思政的理念和元素有效融入教学全过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培养同时进行,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诉求的最好回应,也是传统德育向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发展性教育的完美蜕变。

准确把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这两个主体的关系,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出发点开展良性互动,践行“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二、材料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材料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基础学科,广泛开设于世界各国的综合性大学。材料领域的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新材料作为国家十大重点领域,到2025年人才需求缺口约为400万人。新时代召唤“新工科”人才,人才的需求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需要面向新兴产业和区域发展,大力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为了顺应“新工科”教育理念,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全方位育人的使命,满足社会需求,材料类专业势必要通过“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冷思考,抓住专业课堂教学主渠道,将课程思政渗透到专业课堂,将树人育人目标贯穿于各门专业课程教育的全过程,恰到好处的将材料学科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结合,丰富材料学科专业教学的内容,拓展专业深度和广度,让材料类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伦理实践,学会在工程实践的道德困境中做出正确的伦理决策,培养出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法治意识和生态意识,沟通协商能力和工程领导力的材料类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有的放矢地探索新材料工程人才的教育培养新模式。

东北石油大学是伴随大庆油田发现而诞生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曾在石油行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时代英才,被誉为“石油工程师的摇篮”。本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秉承“大庆精神育人,服务石油行业”办学理念,2007年11月被批准为省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多年重点专业的建设,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具备良好的开展课程思政的研究基础。

三、材料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设计思路

课程思政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各个方面,也牵扯体系设计、教学管理、教材编写、课堂讲授、知识考核及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我校材料专业采用寓道于教、寓德于教的方法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把专业课知识与思政课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各方面、各环节相互配合和紧密衔接,力争发挥所有课程思政功能。

1.推动“新工科”建设,组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课程思政教师团队。

由“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实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