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练习5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

发布:2025-04-11约3.2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5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过关练]

我国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B.主要粮食作物:北方玉米,南方小麦

C.主要糖料作物:北方甘蔗,南方甜菜

D.农业生产规模:北方小,南方大

2.下列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B.民居的屋顶坡度

C.室内装饰 D.夏季服饰

1.A2.B[第1题,我国南、北方农业文化的差异: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南方种植水稻、甘蔗;南方因河网密布,耕地地块小,生产规模小。第2题,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大,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流下;城市功能区、室内装饰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夏季我国南北方普遍高温,服饰差别不大。]

位于浦东新区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已成为上海市的标记性建筑,是改革开放以来新上海的象征。据此完成3~4题。

3.东方明珠作为标记性建筑,是因为()

A.具有功能性和目的性

B.具有稳定的空间位置和足够的高度

C.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D.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4.浦东新区的快速发展,说明上海市在爱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中()

A.胜利地转移了城市中心区

B.优化了城市功能分区

C.合理建设和利用了卫星城市

D.缓解了新城区的人口压力

3.B4.B[第3题,标记性建筑的基本特征就是人们可以用最简洁的形态和最少的笔画来唤起对它的记忆,如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世界上闻名的标记性建筑。标记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第4题,浦东新区重点发展金融贸易,其主要作用是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廊桥”是一种有屋檐的桥,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沟通、聚会、看风景等,有的还建有供人暂居的房间。“廊桥”多为木质或石材加木材结构,我国古代“廊桥”现存不多。下图为我国保存至今的一座古代园林的“廊桥”景观图。读图,回答5~7题。

5.明清时期,下列地区最可能建有“廊桥”的是()

A.齐鲁大地 B.横断山区

C.闽粤大地 D.东北平原

6.图中“廊桥”的主要功能是()

A.供人暂居 B.遮阳避雨

C.供人通行 D.进行宗教和民俗活动

7.我国古代的“廊桥”现存较少,主要是因为()

A.人为破坏 B.风沙淹埋

C.地震损毁 D.洪水、泥石流冲垮

5.C6.C7.D[第5题,由材料可知,“廊桥”应分布在人口密集、光照足够且多雨的地区。明清时期,最可能建有“廊桥”的是闽粤大地,C对。齐鲁大地、东北平原降水较少,A、D错。横断山区人口稀有,B错。第6题,图中“廊桥”横跨河流之上,其主要功能是通行,C对。“廊桥”可以供人暂居、遮阳避雨,但这不是其主要功能,A、B错。“廊桥”与宗教和民俗活动无关,D错。第7题,我国古代的“廊桥”横跨河流之上,沟通两岸交通,现存较少主要是因为“廊桥”多为木质或石材加木材结构,且主要位于多雨的南方地区,易被洪水、泥石流冲垮,D对。]

下图为芝加哥希尔斯大厦(左图)和纽约帝国大厦(右图)等美国摩天大楼。据此完成8~10题。

8.图中的摩天大楼一般分布在()

A.市区中心 B.市区边缘

C.河流两岸 D.郊区

9.造成上述现象的缘由是()

A.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B.城市发展历史短暂

C.城市环保意识剧烈

D.城市规划不合理

10.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而美国建筑少有围墙,这说明()

A.中国的发展历史比美国长

B.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封闭性,美国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放性

C.中国与美国的行政权力不同

D.美国社会比中国平安,无需围墙

8.A9.B10.B[第8题,纽约和芝加哥市中心为中心商务区,地价较高,多摩天大楼,可充分利用垂直空间。第9题,美国发展历史较短,市中心古建筑不多,多为现代化建筑——摩天大楼等。第10题,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美国建筑少有围墙,这种建筑形式上的显明比照,是因为中美地域文化存在的差异,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而美国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11.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一些传统民居备受旅游者青睐。这些民居的建筑结构往往体现了当地的环境特点与地域文化。读西南某河谷地带的民居(碉楼)示意图,回答问题。

(1)简要说明图示碉楼二层用于生活和居家的缘由。

(2)简述为爱护该地域文化应实行的措施。

[解析]第(1)题,传统民居往往体现了当地的环境特点,这就要依据环境来分析民居。西南地区气候湿热,蛇虫蚂蚁、野兽多,看图中碉楼的结构,下层是畜栏,中间住人,这样有利于避开野兽、蛇虫袭扰,有利于通风,湿度相宜。第(2)题,爱护该地域文化要考虑景区的接待实力和环境承载实力,依据景区的实际状况,合理限制游客数量,加强修理和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