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练习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二册.doc
PAGE
PAGE6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过关练]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建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文化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是肯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图1为浙江水乡乌镇景观图,图2为重庆过江索道景观图。读图,完成1~3题。
图1图2
1.下列表述不属于地域文化特点的是()
A.区域性 B.相对稳定性
C.独特性 D.创新性
2.下列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的有()
①建筑风格②生活水平凹凸③宗教信仰④消费习惯⑤习俗⑥教化水平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图中浙江水乡乌镇景观与重庆过江索道景观反映出两地()
A.地形地势不同 B.气候条件不同
C.植被状况不同 D.耕作方式不同
1.D2.C3.A[第1题,地域文化的主要特点有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和相对稳定性,但地域文化不肯定与时俱进,不具有创新性,D错。故选D。第2题,城市建筑是当地地域文化的干脆表现。地域文化特征包括城市建筑风格、宗教信仰、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而生活水平凹凸、教化水平和消费习惯与地域文化无关,故选C。第3题,浙江乌镇与重庆气候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差异不明显,B错;植被均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差异不大,C错;农业均为水田农业,一年两熟或者三熟,D错;而由于乌镇地处江南,地势较低,排水不畅,河汊纵横,形成特有的水乡景观,而重庆地区地势起伏大,多大江大河,两岸交通依靠索道,导致两地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地势,故选A。]
我国以秦岭—淮河一线来划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B.主要粮食作物:北方玉米,南方小麦
C.主要糖料作物:北方甘蔗,南方甜菜
D.农业生产规模:北方小,南方大
5.下列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B.民居的屋顶坡度
C.室内装饰 D.夏季服饰
4.A5.B[第4题,我国南北方农业文化的差异: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南方种植水稻、甘蔗;南方因河网密布,耕地地块小,生产规模小。第5题,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多,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下流;城市功能区、室内装饰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夏季我国南北方普遍高温,服饰差别不大。]
6.近几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在城市建设中重点突出了徽派民居建筑样式,当地民居与一批被整体迁移至此的安徽古宅交相辉映,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充分说明()
A.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景观的影响
B.政府政策对城市建筑格局的影响
C.城市建设突出了现代化色调
D.这种城市建设是哗众取宠
A[罗店镇城市建设突出徽派民居建筑样式,当地民居与安徽古宅交相辉映,属于地域文化影响建筑景观。]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苏州古城的规划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B.欧洲传统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
C.苏州的这种建筑格局反映了经济因素对城市的影响
D.苏州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
8.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
A.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B.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
C.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
D.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
7.A8.D[欧洲的传统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苏州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北京的城市布局以皇宫建筑群为中心,体现了封建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力;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并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工业区向城市外缘移动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徽派建筑多分布于安徽、江西等省,徽派建筑坐北朝南,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致,自然得体(见图1);在平面布局上规模敏捷,变化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见图2)。据此完成9~10题。
图1图2
9.徽派建筑群所在地()
A.以高原为主,夏季多强对流天气
B.多低山丘陵,降水季节改变大
C.地势起伏大,降水丰富而匀称
D.河流众多,结冰期短,含沙量小
10.下列关于徽派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屋顶坡度较大,主要目的是削减屋顶积雪
B.墙体厚实,以适应猛烈的气温年改变和日改变
C.坐北朝南,主要是为了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