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练习1人口分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
PAGE
PAGE6
人口分布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过关练]
下图是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隐去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据此回答1~2题。
1.人口密度较大的大洲是()
①美洲②亚洲③欧洲④大洋洲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2.人口稀有的地区是()
①终年高温多雨的地区②终年干燥的地区③一年旱雨季分明的地区④一年四季分明的地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B2.A[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和其他地区相比,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密度比较大。第2题,在南美洲、非洲等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森林茂密,人口稀有。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亚洲内陆荒漠区以及北美西部高山区,气候干旱,人口稀有。]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亲密关系。据此完成3~4题。
3.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的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困难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4.巴西高原东南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候相宜②文化单一③地势平坦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B4.D[第3题,亚马孙河流域虽然地势平坦开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湿热的环境不利于人类生存,因此人口稀疏。第4题,巴西高原东南部人口相对密集,是因为东南部地区高原内部地形平坦开阔,气候凉快;沿海地区地势平坦,自然条件相宜人类生存和发展;而该地区为主要的移民地区,文化多样,水力资源与人口分布关系不大。]
下图为浙江省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数值越大,表示人口分布越多)改变曲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6.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5.D6.A[第5题,读图可知,④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最大,因此④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故选D。第6题,读图可知,当地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小,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大,因此该图反映了地形是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故选A。]
读某地区人口与海拔相关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曲线反映的地区可能是()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过渡地带
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过渡地带
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
8.该地区海拔400m以下地区人口稀有的缘由是()
A.气候湿热,不相宜人类居住
B.地势低平,洪涝灾难频发
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
D.气候干燥,水源短缺
7.D8.A[第7题,读图可知,该地人口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500m,尤以1000m人口密度最大,可确定该地位于热带地区,解除A选项;人口集中分布于海拔200m左右的恒河平原上,解除B选项;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人口集中分布于海拔500~1000m的巴西高原上,解除C选项;故选D项。第8题,该地海拔400m以下地区气候湿热,不相宜人类居住。]
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江苏省人口分布特点是()
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
B.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内陆
C.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
D.东南部人口密度总体最大
10.图中M地虽处于沿海地区,但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其缘由最有可能是该地()
A.地处山区,地形坎坷,交通不便
B.多盐碱地、沼泽地,农业发展受限
C.降水较少,河流少,水资源缺乏
D.城市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相对严峻
9.D10.B[第9题,结合图例可知,江苏省东南部大片地区人口密度大于800人/km2,人口密度总体最大;北部人口密度小于南部;沿海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小于内陆;中部人口密度小于东南部。第10题,图中M地位于河流入海口旁边,地势低洼,多盐碱地和沼泽地,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开发较晚,因此人口密度相对较小。]
11.读以下图表,回答问题。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29℃
24℃
18~24℃
18℃
10℃
(1)图1、图2及表中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由表可知,世界人口分布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说明图2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缘由。
[解析]第(1)题,比照图表可知,分别从河流、地形和气候三个方面反映了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第(2)题,表中人体最相宜的环境温度为18~24℃,所处温度带应是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