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类文章阅读分析 统编版 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
PAGE1
PAGE12/NUMPAGES13
记叙文
【知识梳理】
一、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在初中阶段,记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小说、散文、戏剧、消息、通讯、童话等。)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概括记叙文的各段段意
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有以下三种:
(1)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2)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3)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概括一件事的框架(方法)是:谁(一般是文章的主人公)干了什么。
四、归纳记叙文的中心
中心思想的归纳,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从分析标题入手。
(2)从分析材料入手。
(3)从分析段首入手。
(4)从分析篇末入手。
(5)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入手。
(6)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五、叙述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使事情叙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中心明确。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断先写出来,然后写事的发生、经过等。
作用:使叙述有波澜、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3)插叙: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作用:补充交代或说明事情的缘由,补充情节,使叙述更加充分,深化文章中心。
六、记叙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1)以时间为线索: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把不同的时空、人物串联在一起。
(2)以空间为线索:以地点转移为线索。
(3)以事件为线索:如《挺进报》一文,是以油印、散发《挺进报》为线索。
(4)以某物为线索:如《七根火柴》一文,七根火柴是线索。
(5)以某人为线索:以某人为线索的文字中,某人往往是文章中的贯穿线索人物,倒不一定是文中的主角。
(6)以见闻为线索:《故乡》一文,小说以“我”回故乡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荔枝蜜》一文,以“我”的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我的老师》以“依恋、思念、爱戴”蔡老师这一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七、叙述的人称: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
使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我”直接面对读者叙述,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缩短双方的距离。
使用第三人称的好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叙述;不受我个人听觉和视觉的限制。
使用第二人称的好处:像在和作者或者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八、记叙文的详略
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九、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有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1、叙述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对人物、事件和景物不加修饰地把基本情况交待清楚明白,使读者有个概括的了解,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
2、描写是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3、说明主要是解说性状。直接说明事物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