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docx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讲述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成就和重要外交政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利益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分析外交事业的发展,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理解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背景和意义,增强对国家历史发展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外交事务,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学习新中国外交政策,理解国际关系的基本原理,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分析外交事件,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事件有所了解,但对外交领域的具体内容掌握有限,尤其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重要外交事件。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国家外交成就往往具有浓厚兴趣,愿意了解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尚待提高。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方式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文字资料深入探究。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对外交领域的专业术语和复杂关系可能感到困惑,难以理解和记忆;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全面视角,导致对事件的理解不够深入。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外交成就的背景和意义认识不足,影响了对国家历史发展的认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外交事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外交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呈现外交事件,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2.网络资源整合:引入相关网站和在线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教学软件应用:利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2.回顾旧知:提问学生:“我们已经学过哪些与外交相关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二、新课呈现(约20分钟)
1.讲解新知:
(1)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起步:讲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外交领域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党和国家采取的措施。
(2)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介绍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如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3)新中国外交成就:详细讲解新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成就,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2.举例说明:
(1)以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例,讲解我国在外交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智慧。
(2)以中美建交为例,分析我国外交政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互动探究: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新中国外交成就背后的原因。
(2)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巩固练习(约15分钟)
1.学生活动:
(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新中国外交成就时间轴,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记忆。
(2)学生分组合作,编写一篇关于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短文,提高写作能力。
2.教师指导:
(1)教师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在巩固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改进。
四、课堂小结(约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重要性和意义。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国家外交事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
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收集关于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资料,撰写一篇短文,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
1.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起步
2.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
3.新中国外交成就
七、教学反思
1.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通过举例说明和互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外交文件汇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基本准则》等。
-我国参与的国际组织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