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五章波与粒子第1节光电效应教案3鲁科版选修3_5.doc
PAGE
5-
光电效应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司南版中学物理选修3-5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学时2课时。本课教材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学内容:学问方面,本节课内容作为后牛顿物理两大支柱之一,量子理论的入门,涉及到量子物理最基础的内容,也是经典物理学与量子物理学的重要连接。同时本节还有着厚重的物理学科文化积淀,有物理学史、科学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创新意识等人文精神教化的题材。教材在学问陈述上较为浅显干脆,而关于这些学问的背景,则是相当丰富,为实施“科学的人文教化价值”供应了很大的空间。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3-5其次章学习了原子结构和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对原子微观结构有了确定的相识。指导原子的电离过程本质。
高二理科班学生对原子的微观机理有确定的爱好,但是微观世界的抽象性会成为学生理解过程的主要障碍。
教学目标
1、学问和技能
(1)了解光电效应探讨史实,了解光子的概念,了解并相识光电效应现象;
(2)能表述光电效应现象的规律,会用光子说说明光电效应现象的规律;
(3)理解光电效应方程的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及其对应光电效应的说明;
(4)了解光电效应的应用:光电开关、光电成像、光电池。
2、过程和方法
(1)经验“探究光电效应的规律”过程,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
(2)尝试发觉波动理论面对光电效应的规律遇到的困难;
(3)领会“视察、试验--提出假说--试验验证--新的假说”的物理学探讨正确方法。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1)体验探究自然界规律的艰辛与喜悦,观赏物理学的奇异与和谐的情愫;
(2)学习科学家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和科学精神,培育推断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光电效应的试验规律
难点:理解爱因斯坦方程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
老师引导下学生的主动探究、试验法
教学用具
教学助手等多媒体协助工具、光电效应演示器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引入
本章,我们将一起进入奇异的微观世界。
先来看一个短视频,太空十讲:奇妙的光电效应。
视频中获得两个信息:1、光照能够生电;2、许多能量的可见光不能打出电子?很少能量的紫外光能打出电子?为什么?
可见光确定不能打出电子吗?
演示试验:这是一个光电管,里面有一个阴极金属板,阳极两个电极,接入电路中。滑动变阻器采纳分压接法,调整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电压表和微安表的示数为零。回路中没有电流。
当我用一束光照耀光电管的阴极时,请大家留意视察微安表指针的偏转状况?
微安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当光照耀阴极金属板时,阴极金属板有电子飞出,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使指针发生偏转。
不简洁,可见光有时也能生电,蕴含什么科学道理?
其次个环节,光电效应现象
首先,我们把光照能够生电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现象。
光电效应现象是1887年赫兹发觉的。
试验装置:弧光灯发出紫外线,照耀锌板,锌板用导线与不带电的验电器连接。
试验现象: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个角度。
说明:锌板带了电
问题:锌板带什么电?
分析过程:一束光照耀锌板,光是有能量的,E总=Nhv,就是一些能量作用在锌板上。而锌板金属由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构成,当核外电子汲取了光的能量,它就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飞出去。从而导致锌板失去电子,带正电。
回答:锌板在紫外线照耀下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得出光电效应的定义:在光的照耀下,电子从物体表面逸出的现象。
电子须要汲取光子的能量才能逸出,我们把逸出后的电子称为“光电子”。对应光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称为“光电流”。
汲取光子的能量,为什么锌板电子汲取可见光的能量不能逸出,汲取紫外光的能量可以逸出?
举例体会,A学校发5000套校服,可是每套校服只有手掌大小,没有一个人穿的了。5000套都没用。
B学校只发了1套校服,正常尺码170,确定有一位同学能穿。
对于学生个人而言,不关切学校总共发了几套校服,校服的数量是没有意义的,而是关切校服多大,有没有一套是我能穿的。
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光是一份一份的。
一个核外电子只能汲取一份光子的能量,像每个人只穿一套衣服。因此电子能不能逃逸出去关键是看汲取的一份光子的能量有多大,而不是光的总强度,总能量。可见光总能量大,但每一份对于锌板的电子而言能量都太小了,没用。而紫外光虽然能量少,但一份的能量大,就算只有一份光子,也能有一个电子逸出。
第三个环节,光电效应方程
为了说明光电效应,爱因斯坦不仅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还靠着一个方程获得诺贝尔奖。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总体理解:电子汲取一份hv的能量,要逃逸出去须要克服原子核的引力做功,把这个逃逸出去做的功叫做逸出功,剩余的能量,电子以确定的动能飞出去。
Ekm: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最大”?锌板有确定的厚度,表面电子,里面还有电子,一束光照耀,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电子都汲取一份相同的hv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