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五章传感器及其应用第2节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教案1鲁科版选修3_2.doc
PAGE
3-
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1.通过视察“魔术表演”,激起探究传感器工作原理的新奇心和长久的爱好。
2.经验小组合作探究试验,相识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的特性,知道光电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在演示试验原理的启发下,运用“头脑风暴”和小组合作,设计高温报警器电路。
4.通过利用传感器制作简洁的自动限制装置,培育动手实力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5.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进行沟通,并敢于坚持正确观点,用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学情分析
1.一般特征: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的孩子,对传感器新奇心强,对现象的缘由有刨根问底的探究欲望,偏爱动手操作和探讨沟通。这些特点可以作为驱动课堂教学的动力。
2.起点实力:学生通过初中和中学物理的学习,已经对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电生磁有了理性的相识,并且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对传感器有了肯定的感知,这些可以作为本节课的教学起点。
重点难点
1.重点:相识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的特性,知道光电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难点:自主设计传感器电路(高温报警器),制作简洁的自动限制装置。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
科学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和仪器
自制光控(温控)圣诞灯、中学传感器应用试验器(分组试验6套)
教学过程
1.表演魔术,激趣引入
老师先后邀请两位同学点亮圣诞灯,但没有开关,开灯的方式很奇妙:
①用火烧烤热敏电阻;
②用强光手电筒照耀光敏电阻。
2.小组合作,试验探究
(1)科学探究:探究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的特性
①提出问题: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分别有什么特性?
②猜想与假设: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的变更而变更,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变更而变更。
③制定安排和实施试验:布置学生按小组探讨试验方案和进行试验操作,并记录试验数据。
④分析数据,得出结论:6个小组基本都能得出正确结论:“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的增加而变小;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小。”
⑤评价:分别对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试验结论正确的小组赐予加分嘉奖。
(2)小组探讨:光电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老师向学生投影出示开头魔术表演的试验电路图——光控电路和温控电路,让学生按小组探讨试验原理,解开魔术奇妙,确定小组发言人。
老师组织抢答,分别赐予加分嘉奖。
3.头脑风暴,设计电路
老师提出话题:“结合生活实际的要求,设计一台火警报警装置。”组织抢答,对回答和补充的小组赐予加分嘉奖。
4.动手制作高温报警器
引导学生相识桌上的传感器应用试验器,阅读说明书,安装高温报警器。要求达到效果:当热敏电阻在室温下,蜂鸣器不报警;当热敏电阻在高温水中,蜂鸣器报警。
每个小组派出“质检员”验收其他小组的试验成果。对制作调试胜利的小组赐予加分嘉奖。
5.总结阶段,拓展应用
设置两个填空问题,将课题由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拓展到压敏、气敏传感器,理解传感器的一般原理。
(1)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力传感器,基本上采纳半导体材料压敏效应原理制作而成。该器件中的压力敏感元件将压力大小的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进而对压力进行测量和限制。
(2)依据传感器的原理,在超微小材料制成的气体传感器中当气敏元件接触要测量的气体时(如可燃气体),它的内部电阻应发生变更,气体消逝时电阻复原原阻值,从而将气体浓度变更的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