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光电效应教案.pdf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教案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
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光电效应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
能够喜欢。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教案篇1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3)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
2、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
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
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
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教学难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一)引入新课
回顾前面的学习,总结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
(多媒体投影,见课件。)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是电磁波,
光的偏振现象进一步说明光还是横波。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又
从理论上确定了光的电磁波本质。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正当人们以
为光的波动理论似乎非常完美的时候,又发现了用波动说无法解释的
新现象光电效应现象。对这一现象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使得人们
对光的又一本质性认识得到了发展。
(二)进行新课
1、光电效应
实验演示1:(课件辅助讲述)用弧光灯照射擦得很亮的锌板,
(注意用导线与不带电的验电器相连),使验电器张角增大到约为30
度时,再用与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锌板,则验电器的指针张角
会变大。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表明锌板在射线照射下失去电子而
带正电)
概念: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
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光电效应实验
如图所示,光线经石英窗照在阴极上,便有电子逸出————光
电子。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光电流。
概念:遏止电压,将换向开关反接,电场反向,则光电子离开阴
极后将受反向电场阻碍作用。当K、A间加反向电压,光电子克服电场
力作功,当电压达到某一值Uc时,光电流恰为0。Uc称遏止电压。
根据动能定理,有:
(2)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①光电流与光强的关系:饱和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②截止频率c——极限频率,对于每种金属材料,都相应的有一
确定的截止频率c,当入射光频率c时,电子才能逸出金属表面;当入
射光频率c时,无论光强多大也无电子逸出金属表面。
③光电效应是瞬时的。从光开始照射到光电子逸出所需时间10—
9s。
3、光电效应解释中的疑难
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
经典理论认为,按照经典电磁理论,入射光的光强越大,光波的
电场强度的振幅也越大,作用在金属中电子上的力也就越大,光电子
逸出的能量也应该越大。也就是说,光电子的能量应该随着光强度的
增加而增大,不应该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更不应该有什么截止频率。
光电效应实验表明:饱和电流不仅与光强有关而且与频率有关,
光电子初动能也与频率有关。只要频率高于极限频率,即使光强很弱
也有光电流;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无论光强再大也没有光电流。
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而经典认为光能量分布在波面上,吸收能
量要时间,即需能量的积累过程。
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在能量子假说的基础上提出光子理
论,提出了光量子假设。
4、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
(1)内容
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以能量为h的微粒形式出现,而且在空间
传播时也是如此。也就是说,频率为的光是由大量能量为E=h的光子
组成的粒子流,这些光子沿光的传播方向以光速c运动。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在光电效应中金属中的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