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docx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材中的“复式统计表”。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复式统计表,学会读取和分析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以及如何制作简单的复式统计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复式统计表的学习,提升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学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复式统计表的新应用。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单式统计表的基本知识,包括如何收集数据、制作图表以及如何从图表中读取信息。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能够识别和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三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但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直观、形象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文字和符号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如何正确区分和比较两个或多个数据系列;如何将数据有效地组织到表格中;如何从表格中提取和解读信息。此外,学生可能对如何制作复式统计表感到困惑,尤其是在确定表格结构和布局方面。此外,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可能在集中注意力进行长时间的数据分析时感到疲劳。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复式统计表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步骤,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
2.教学活动:设计“数据侦探”游戏,让学生分组收集数据,制作复式统计表,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数据分析结果。
3.教学媒体:利用实物教具(如卡片、图表)和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展示复式统计表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互动体验。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教师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关于复式统计表的预习资料,包括PPT演示文稿和相关的教学视频,要求学生了解复式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用途。
设计预习问题:教师设计问题如“什么是复式统计表?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查看学生的预习进度,并收集学生的预习反馈。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通过预习资料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初步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清单提交给教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和在线平台进行预习资源的分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建立对复式统计表的基本认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数据收集和统计的故事,引入复式统计表的主题。
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如何填写和读取数据。
组织课堂活动: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给定数据制作复式统计表。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教师讲解的内容。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际操作,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理论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制作复式统计表。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实际应用,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制作个人或小组的复式统计表,用于记录一周内某项活动的数据。
提供拓展资源:教师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教师及时批改作业,提供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作业要求,完成自己的复式统计表。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的资源进行拓展学习,加深对复式统计表的理解。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巩固和深化知识。
反思总结法:学生通过反思,提高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用与目的: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知识点梳理
1.复式统计表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