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 5.3 有机合成设计教学实录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

发布:2025-04-09约4.2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5.3有机合成设计教学实录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5.3有机合成设计教学实录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有机合成设计,具体包括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常见有机合成方法、有机合成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教材中的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合成反应等章节紧密相关,学生需要具备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如官能团、有机反应类型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合成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将通过有机合成设计,学会运用化学原理解决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此外,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将提高实验技能和化学实验安全意识,增强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

-重点讲解有机合成路径的设计:包括如何根据目标产物的官能团选择合适的起始原料,如何通过中间体的转化实现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以及如何优化合成路线以提高原子经济性和减少副产物。

-强调有机反应机理的理解: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的机理,如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并能够根据反应机理预测反应的产物。

2.教学难点

-识别并指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便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难点一:复杂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学生需要能够识别复杂的官能团转化过程,并设计合理的合成路径。例如,对于含有多个官能团的有机分子的合成,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逐步引入和转化这些官能团。

-难点二:有机反应条件的控制。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例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的种类等。例如,在苯的硝化反应中,温度和硝酸的浓度都会影响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难点三:副反应的避免和产物的纯化。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设计合成路线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并在合成完成后进行有效的产物纯化。例如,在有机合成过程中,如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避免副产物的生成,以及如何使用柱层析等方法来纯化目标产物。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实验室有机合成设备(反应瓶、冷凝管、滴液漏斗等)、有机合成试剂(苯、硝酸、硫酸、乙醇等)、有机合成仪器(磁力搅拌器、加热套、分液漏斗等)。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化学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在线讨论。

-信息化资源:有机合成相关教学视频、有机合成路线设计软件、有机化学数据库。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模型、实验操作演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今天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篇章——有机合成设计。有机合成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系到药物、材料、能源等众多领域的发展。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有机合成设计的奥秘。

(2)学生:好的,老师。

二、新课讲授

1.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

(1)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有机合成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简单的有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以满足工业和科研的需求。

(2)学生:明白了,老师。

(3)教师:那么,有机合成有哪些基本原理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反应物和产物的性质,然后根据反应原理设计合成路线。

(4)学生:反应原理包括哪些呢?老师。

(5)教师:包括官能团的引入、官能团的转化、反应条件的控制等。接下来,我将通过几个实例来为大家讲解。

2.常见有机合成方法

(1)教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有机合成方法。主要包括自由基合成、离子型合成、共轭合成等。

(2)学生:自由基合成、离子型合成、共轭合成,这些方法都有什么特点呢?老师。

(3)教师:自由基合成适用于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有机物,离子型合成适用于含有亲电或亲核基团的有机物,共轭合成适用于含有共轭体系的有机物。

(4)学生:了解了,老师。

(5)教师:下面,我将通过几个实例来为大家讲解这些合成方法。

3.有机合成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教师:有机合成实验步骤主要包括:反应物的准备、反应条件的控制、反应过程的监测、产物的分离与纯化。

(2)学生:反应条件的控制很重要,老师。

(3)教师:是的,反应条件的控制对产物的质量和纯度有很大影响。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a.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

b.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c.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d.产物的分离与纯化。

(4)学生:明白了,老师。

三、课堂练习

(1)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些课堂练习,巩固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

(2)学生: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