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docx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
1.《望天门山》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泊船瓜洲》
4.《书湖阴先生壁》
5.《游山西村》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分析诗歌内涵。
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包括诗人、背景、主题等。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体会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学习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举例:《望天门山》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景象描绘,《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的地理描绘。
2.教学难点:
-理解古代诗歌的深层意蕴,包括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解读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把握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以及它们与诗歌情感的关系。
-举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意象,《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需要教师引导分析。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备有《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以便于阅读和分析诗歌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诗人介绍、诗歌意境的图片以及与诗歌主题相关的视频资料。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诗歌内容、注释和讨论要点。
4.教学环境:布置教室,确保学生有充足的空间进行小组讨论和诗歌创作活动。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喜欢古代诗歌吗?你们能说出几首喜欢的古诗?”
展示一些关于古代诗歌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唐诗宋词的插图或著名诗人的肖像,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如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的窗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古代诗歌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艺术特色。
过程:
讲解古代诗歌的定义,包括诗的种类(如五言诗、七言诗)、格律要求等。
详细介绍诗歌的组成部分,如标题、作者、正文、注释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古代诗歌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诗歌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古代诗歌案例进行分析,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作者生平、诗歌内容、意境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它们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诗人的思想。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修辞手法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和自己的感受。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诗歌内容的解读和个人的感受。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代诗歌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艺术特色和案例分析。
强调古代诗歌在文化传承和个人修养中的价值,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欣赏古代诗歌。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并撰写简短的分析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地记住并理解本单元所学的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包括诗歌的作者、背景、主题和情感。
-学生掌握了古代诗歌的基本格律和修辞手法,如对仗、押韵、比喻、象征等。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人通过这些手法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能力提升:
-学生在鉴赏诗歌的能力上有了显著提升,能够从多角度分析诗歌,包括语言、结构、情感和思想。
-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得到加强,能够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