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做一顶帽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二年级上册教科版.docx
2.6.做一顶帽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二年级上册教科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做一顶帽子”为主题,紧密结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材,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了解帽子的结构、材质以及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制作帽子,让学生体验材料选择和设计的过程,增强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好奇心强,对新奇事物充满探索欲望。在知识方面,他们对自然界的初步认知已经有一定基础,但对于材料、设计和制作的过程还较为陌生。能力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耐心指导。素质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弱,需要通过小组活动来培养。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缺乏专注力和耐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这些特点对课程学习有着直接影响,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易于操作、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剪刀、胶水、彩纸、绳子、硬纸板、塑料瓶等制作材料,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课程平台:教科书《科学二年级上册》
-信息化资源:网络图片库、视频教程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小组合作、示范教学、游戏互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手持一顶自己制作的帽子,进入教室,引起学生的兴趣。
2.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顶帽子,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特点?”
3.学生观察并回答,老师总结:帽子有各种不同的材质和样式,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制作一顶帽子。
二、新课讲授
1.老师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帽子的结构。
2.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帽子由哪些部分组成吗?”
3.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帽子由帽檐、帽顶、帽身等部分组成。
4.老师讲解帽子的材质,如布料、毛线、塑料等,并展示不同材质的帽子实物。
5.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材质有什么特点吗?”
6.学生回答,老师总结:不同材质的帽子具有不同的保暖、透气、美观等特点。
7.老师讲解帽子的设计,如颜色、图案、形状等。
8.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想设计一顶什么样的帽子?”
9.学生积极发言,老师总结:设计帽子要考虑实用性、美观性和个性化。
三、动手实践
1.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制作帽子的材料。
2.老师讲解制作帽子的步骤,如剪裁、缝合、装饰等。
3.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开始动手制作帽子。
4.老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帽子的制作。
四、展示评价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2.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组的帽子最漂亮、最实用?”
3.学生发表意见,老师总结:评价帽子要考虑美观、实用、创新等方面。
五、总结与拓展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帽子的结构、材质、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2.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帽子?”
3.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帽子文化,老师总结:帽子不仅是一种实用的物品,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4.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设计并制作一顶帽子,下节课带来分享。
5.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探索科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帽子文化历史: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帽子,如中国的斗笠、欧洲的礼帽、非洲的草帽等,以及它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材料多样性:展示不同材质制成的帽子,如纸、布、竹、金属等,探讨每种材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设计灵感来源:介绍帽子设计的灵感来源,如自然界的形状、动物的特征、时尚潮流等。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查阅书籍或网络资料,了解不同地区的传统帽子,撰写小报告或制作海报进行展示。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家中现有的材料,如废旧纸箱、布料、纽扣等,进行创意帽子的设计制作。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观察不同艺术作品中的帽子元素,激发设计灵感。
-开展“帽子设计大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制作具有环保理念或可持续发展的帽子。
-通过视频或讲座,邀请设计师或艺术家来校分享帽子设计的经验和技巧。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如义卖帽子筹集善款,增强社会责任感。
-安排学生参观制帽工厂,了解帽子的生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