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docx
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河流阶地是河谷两岸高出洪水期水位的阶梯状地形,多由地壳间歇性抬升、河流侵蚀和堆积共同作用形成。依格孜也尔河发源于昆仑山,向东北汇入塔里木盆地,沿途发育多级河流阶地。下图为依格孜也尔河多级河流阶地示意图。剖面线AB河流南岸的阶地4缺失,推测最合理的是()
A.南岸坡度大,外力侵蚀作用强 B.阶地形成时期,河流含沙量小
C.南岸多风沙,黄沙覆盖未出露 D.阶地形成时期,地壳运动剧烈
河流阶地是指当地壳相对稳定时,河流以侧蚀为主,塑造出河漫滩;后地壳上升,在河流下切侵蚀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下图示意渭河某河段南岸7个阶地的拔河高度(拔河高度是指河流阶地高出现代河床的相对高度),每个河流阶地均上覆黄土,黄土层底部为古土壤层,古土壤层下面为河床相砾石层。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受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影响。河流阶地下切形成于冰期向间冰期转换时期,河流堆积发生在冰期。湿润的气候影响河流的下切。完成下面小题。
2.近870千年来,该河段地壳抬升幅度最大的时期形成的阶地是()
A.T3B.TB.T4C.TC.T5 D.T6
3.每个阶地的黄土层()
A.均来自河流搬运 B.形成时间较同阶地的古土壤层晚
C.形成时砾石层裸露 D.利于开挖成本较低的窑洞
在地势平坦、气候湿润的地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导致河流发生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下图为牛轭湖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四阶段离牛轭湖形成时间最远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牛轭湖形成后()
①流速将变快
②补给形式几乎不变
③航运功能减弱
④水产养殖作用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在陡峻的岩石崖壁上由于暴雨形成的暂时性水流,沿着竖直沟槽近似垂直落下时进行的侵蚀作用称为垂蚀作用。垂蚀作用可分为冲蚀和涡蚀,冲蚀为水流顺着崖壁往下流动或者垂直下落,涡蚀为水流遇到陡壁上凹洼处或洞穴时沿着其顶部斜面流入形成涡流。下图示意丹霞崖壁上串珠状洞穴的发育模式和崖壁水流垂蚀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崖壁上洞穴相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岩性差异,导致侵蚀程度不同 B.崖壁凹凸不平,导致水流差异
C.风力差异,导致风化程度不同 D.山顶植被差异,泥沙含量不同
7.崖壁上洞穴内壁的显著发育特征是()
①洞穴内壁上缓下陡
②洞穴内壁竖直发育快,水平发育慢
③洞穴内壁上陡下缓
④洞穴内壁水平发育快,竖直发育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由A→B→C发育过程,崖面()
A.变得光滑平整 B.变得凹凸不平
C.沟槽深度变浅 D.洞穴保持独立
固定流沙是沙漠公路养护的一大难题,机械防沙用于无灌溉条件的流动沙丘地区,在工程防沙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机械防沙材料可分为三类:传统生物质材料(作物秸秆为主)、矿物质材料(黏土和砾石为主)和新型材料(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或以农作物经发酵生成的产品为原料)。草方格是常用的传统防沙材料,尼龙网沙障是一种新型的防护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根据图左景观图判断当地的盛行风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0.相对于生物措施,机械防沙措施在流动沙丘地区得以广泛应用的主要优势是()
A.治理成本低 B.对环境污染小
C.需要劳动力少 D.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11.相对于草方格沙障(图中),尼龙网沙障(图右)的优势主要是()
A.材料更环保
B.更好地截留水分
C.更好地适应地形起伏
D.短期救急防护效果好
太行山区嶂石岩地貌为砂岩地貌之一,上层的石英砂岩厚而硬,下层的泥质岩薄而软。景观主要为“丹崖、碧岭、奇峰、幽谷”,被命名为嶂石岩地貌(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嶂石岩地貌岩墙峭壁的成因是()
A.岩层内力断裂,岩块相对升降 B.气候温暖湿润,流水强烈侵蚀
C.下层岩石风化,上层岩石垮塌 D.大风日数较多,风力强烈侵蚀
13.嶂石岩地貌多“碧岭”的主要原因是()
A.泥质岩易风化,风化物多养分 B.植被以针叶林为主,四季常青
C.气候垂直分异,植被种类丰富 D.民众长期植树造林,成效显著
根据地层剖面特征可以推测所在区域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某科研小组在黄河源区某河段沿岸进行地层剖面考察,研究发现:支沟山洪沉积层由该支沟爆发的山洪沉积而成;古洪水沉积层主要由黄河干流泥沙沉积而成,该层为水平层理,分选性好,内部呈现粗细相间的沉积特征;随着气候变化又先后形成风成黄土层和现代草甸土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