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二节风成地貌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1.doc
PAGE
14-
其次节风成地貌
一、风蚀地貌
1.风蚀作用:
风蚀作用
类型
表现
指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
吹蚀作用
风吹过地面时,带走细颗粒物,造成地面破坏
磨蚀作用
挟带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对经过物体进行磨蚀,造成地面物体破坏
2.风蚀地貌:
地貌类型
景观特点
景观代码
风蚀柱
突起的孤立岩石
乙
风蚀蘑菇
上部宽大、下部狭小
甲
风蚀壁龛
岩壁表面呈蜂窝状
丁
雅丹地貌
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
丙
二、风积地貌
1.概念: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2.常见风积地貌:沙丘和沙垄。
3.沙丘:
(1)基本形态:新月形沙丘,因平面形态如一弯新月而得名。除此以外,还有格状沙丘、金字塔形沙丘等,可以看成是新月形沙丘的变形。
(2)新月形沙丘的特点:迎风坡微凸而平缓,背风坡下凹,坡度较陡。
三、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2.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
设置沙障,如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等
非工程措施
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带
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风成地貌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
2.风力作用包括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 (√)
3.“顶平、身陡”的称为风蚀蘑菇。 (×)
4.雅丹地貌在东部沿海比较常见。 (×)
闻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两座红白分明的高大沙丘,名为“圣墓山”,它是分别由红砂岩和白石膏组成,沉积岩露出地面后形成的。“圣墓山”上的巨大蘑菇,奇妙壮丽,高约5米,巨大的盖下可容纳10余人。“圣墓山”上的蘑菇是怎么形成的?
提示:风力侵蚀。
在图上填出字母所代表的风成地貌景观的名称。
提示:风力侵蚀。A是(新月形)沙丘;B是风蚀蘑菇;C是风蚀柱。
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流淌沙丘可能埋没房屋和道路。 (√)
2.水边不能形成风沙地貌。 (×)
3.草方格能降低风速,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 (√)
实力一风成地貌及其成因
1.风成地貌的影响及分布:
类型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
典型景观
风蚀
地貌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风蚀凹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
风积
地貌
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积累
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
2.新月形沙丘的形成与发展:
敦煌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一提起敦煌,大家就会不谋而合地想起敦煌莫高窟,想起鸣沙山和月牙泉。月牙泉位于敦煌高地南部,为古河道一部分,其形成与存在和其所处的特别地理位置有关。
敦煌魔鬼城位于敦煌与新疆交界处的罗布泊荒原中,面积约400平方千米,距离敦煌大约150千米。这里温度特别高,石头上能把鸡蛋烤熟。条件恶劣,寸草不生,滴水难觅,人类在此无法生存。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
(1)分析鸣沙山属于什么地貌类型?形成该地貌类型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区域认知:对区域的特征、问题进行分析)
提示:风积地貌(沙丘)。风力积累作用。
(2)分析月牙泉处在干旱地区却千年不枯的缘由。(综合思维:时空的综合、要素的综合)
提示:月牙泉处在盆地地形中,为沙丘堵塞古河道形成的残留湖。月牙泉不断得到周边河水的下渗补给,因此许久不枯。
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长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裂
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省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
A.山东 B.云南 C.新疆 D.广东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可从以下思路进行:
【解析】(1)选D,(2)选C。第(1)题,读图可知,雅丹地貌景观的特征是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垄槽延长方向与盛行风向一样;地面支离破裂;受风力侵蚀作用,土墩奇形怪状。第(2)题,由材料可知,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说明雅丹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省区是新疆,山东、云南、广东位于季风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
(2024·杭州高一检测)下图为一种常年被戈壁风沙吹蚀、磨砺而形成的石头景观。完成(1)、(2)题。
(1)图示岩石独特外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流水侵蚀 B.风力积累
C.流水溶蚀 D.风力侵蚀
(2)某家庭拟实地参观该景观,应选择前往我国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南地区
【解析】(1)选D,(2)选A。第(1)题,据材料可知,图示为一种常年被戈壁风沙吹蚀、磨砺而形成的石头景观;干旱地区降水少,多大风天气,外力作用主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