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二节风成地貌练习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

发布:2025-04-12约5.75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0-

其次节风成地貌

限时15分钟分值30分战报得分?

一、正误推断题(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风力积累的结果。 (×)

2.风蚀作用就是风的吹蚀作用。 (×)

3.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积地貌。 (×)

4.新月形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 (√)

5.与草方格防沙相比,防护林防沙效果更好。 (√)

二、选择题(共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埃及白沙漠除了有洁白色的沙子外,还有众多高耸的白垩岩(石灰岩的一种)矗立其中,仿佛巨大的蘑菇群,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地质奇观。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蘑菇状白垩岩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积累

2.图中地貌常见于我国 ()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塔里木盆地

【解析】1选C,2选D。第1题,风蚀蘑菇是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第2题,图示景观是风蚀蘑菇,是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

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的,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3、4题。

3.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长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裂

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省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

A.山东 B.云南 C.新疆 D.广东

【解析】3选D,4选C。第3题,读图可知,雅丹地貌景观的特征是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垄槽延长方向与盛行风向一样;地面支离破裂;受风力侵蚀作用,土墩奇形怪状。第4题,由题目可知,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说明雅丹地貌分布在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省区是新疆。山东、云南、广东位于季风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

下图为新月形沙丘的剖面和俯视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新月形沙丘分布地区气候特点可能是 ()

A.降水较为集中 B.风力较弱

C.盛行风强劲 D.降水匀称

6.若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向,则图示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5选C,6选C。第5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西北风强劲,多形成新月形沙丘。第6题,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为凸坡和缓坡。

三、非选择题(共13分)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材料二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觉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

(1)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该地主要受风(填风向),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

A,B,C。?

(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改变规律是

。?

(3)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觉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曾是 ()

A.荒漠 B.草原 C.森林 D.河流

(4)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外力作用是。?

【解析】第(1)题,中亚、蒙古等地位于黄土高原的西北部,因此该地区主要受西北风的影响。风的搬运实力与风速成正相关,因此从上风向至下风向沉积物的颗粒渐渐变细,故图中字母A代表戈壁,B代表沙漠,C代表黄土。第(2)题,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因此从西北到东南风速渐渐减弱,黄土颗粒越来越细。第(3)题,鹅卵石多出现在河床中。第(4)题,黄土高原是因风的积累而成,因此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风力积累作用。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当地降水较多且集中在夏季,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答案:(1)西北戈壁沙漠黄土

(2)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3)D

(4)风力积累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限时20分钟分值50分战报得分?

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种形态特别的地貌,袒露在外的花岗岩岩石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河西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