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章末总结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发布:2025-03-31约1.7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3

其次章地球表面形态

章末总结

体系构建

素养提升

综合思维——外力作用与地貌

一、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主要分布地区

侵蚀作月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性,形成戈空、风蚀凹地、风蚀柱、风蚀密菇、风性城堡等

干早、半干早地区(如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冲蚀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或槽形谷;使坡面破裂,形成沟整筑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红色沙魂”

潮湿和半潮湿地区(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经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坎坷,地表水易渗漏6

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蔡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凹地等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极地地区(如挪或峡湾、东欧平原)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盗、洁蚀六、海蚀平台等

滨海地带

积累作用

冰川积累

杂乱积累,形成冰硫地貌

有冰川分布的荷山和极地地区

流水积累

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颗粒大、密废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废小的后沉积(吴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出山口、河流的中下游和河口(如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积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流淌沙丘)和沙德边缘的黄土积累

干早内陆及邻近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滨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

海浪积累

形成海难然洁当地能

滨海地带

二、外力作用与地貌分析的一般方法

1.依据地貌形态推断

(1)高山上的破裂岩石指示风化、侵蚀作用。

(2)山谷中的碎石积累指示流水的搬运、积累作用。

(3)坡面的沟壑纵横指示流水的侵蚀作用。

(4)峰林和溶洞等指示流水的溶蚀作用。

(5)沙丘指示风力的搬运、积累作用。

(6)海边的嶙峋岩石指示海浪的侵蚀作用。

2.依据区域环境推断

(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2)潮湿、半潮湿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溶)蚀地貌和流水积累地貌。

(3)高山及极地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积累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海滩等地貌。

素养专练

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千米,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凹地等。下图为该景区地貌特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示地区位于()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孤峰林立,地下有溶洞、地下河等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四大高原中,该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由该地位于贵阳市,也可推断出其位于云贵高原。

2.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岩浆岩、风力侵蚀

B.岩浆岩、流水积累

C.沉积岩、冰川侵蚀

D.沉积岩、流水溶蚀

答案:D

解析:图示地区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石灰岩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

(2024河南洛阳高一期末)荆江河段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以藕池为界,分上、下荆江。上荆江属微弯曲河道,两岸发育众多的扇状地貌。下荆江属高弯曲河道,“九曲回肠”经自然或人工裁弯取直后,形成众多的牛轭湖。下图为长江荆江段河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上、下荆江河道自然弯曲程度差异明显,可能是因为()

A.地形差异

B.流量差异

C.河岸岩性差异

D.沿岸植被不同

答案:C

解析:河流的弯曲程度主要由河流的侧蚀作用确定。据图中比例尺可知该区域范围较小,地形、流量、沿岸植被差异应不大,A、B、D错误。最有可能是上荆江河岸岩性较坚硬,抗侵蚀实力强于下荆江,进而形成图中景观,C正确。

4.上荆江沿岸的扇状地貌,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风力积累

D.流水积累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扇状积累体在凹凸岸、河流宽敞与狭窄处均有分布,A、B、C错误;洪水决口处,河流挟带大量积累物通过决口被冲到洪泛盆地上,形成扇状地貌,D正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