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ACM 1312-2019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胆石症.docx
ICS
ICS11.120C05
团体标准
T/CACM1312—2019代替ZYYXH/T197—2012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胆石症
ClinicalguidelinesfordiagnosisandtreatmentofsurgeryinTCMCholelithiasis
2019-01-30发布2020-01-01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159
T/CACM1312—2019
前言
本指南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指南代替了ZYYXH/T197—2012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胆石症,与ZYYXH/T197—201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胆石症的术语和定义(见2,2012年版的2);
——修改了临床表现(见3.1,2012年版的3.1.1);
——修改了实验室检查(见3.2.1,2012年版的3.1.2.1);
——修改了影像学检查(见3.2.2,2012年版的3.1.2.2);
——删除了其他检查(见2012年版的3.1.2.3);
——增加了与右肾绞痛壶腹癌或胰头癌的鉴别(见3.3.3,3.3.4);
——删除了与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肝脓肿、胆道蛔虫病的鉴别(见2012年版的3.2.1,3.2.4,3.2.5);
——删除了辨证中的肝胆血瘀证(见2012年版的4.4);
——修改了胆石症的治疗原则(见5.1,2012年版的5.1);
——修改了分证论证中肝阴不足证的主方(见5.2.2,2012年版的5.2.2);
——删除了分证论治中肝胆血瘀证(见2012年版的5.2.4);
——修改了中成药(见5.3,2012年版的5.3);
——修改了体针的应用(见5.4,2012年版的5.5);
——增加了电针、耳针、耳穴贴压(见5.4);
——修改了外治法(见5.5,2012年版的5.4);
——增加了外治的贴敷疗法(见5.5);
——增加了治疗的推荐等级(见5);
——增加了预防与调护(见6);
——增加了附录耳穴贴压操作流程;
——增加了参考文献。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
本指南参加起草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院、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宁夏医科大学附属总院、宁夏平罗县中医院等。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贺安利、周永坤、唐乾利、张静喆、黄建平、吴辰东、王万春、赵春霖、赵铁华、马晓勇、苏玉国、王海等。
本指南于2012年7月首次发布,2019年1月第一次修订。
160
T/CACM1312—2019
引言
胆石症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中医药治疗本病有明确的疗效。2012年发布的ZYYXHT197—2012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胆石症基本规范了中医外科对胆石症的临床诊断、辨证、治疗,为临床医师提供了针对胆石症的中医标准化处理策略与方法。但在临床运用的过程中,发现该指南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诊断与鉴别诊断未尽详,在中医辨证中的某些证型不符合临床实际,中医外治法不全面且缺少详细的操作方法,缺少预防与调护措施等。基于以上原因,对本指南进行补充、修订、更新就尤为重要。本次修订依据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技术方法,以期形成比前版更为科学、规范、严格,更适应临床,更具有普遍指导价值和实用性的新版循证性胆石症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本次修订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收集、现代文献的评价、国内中医专家经验的搜集和整理,按照指南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参照德尔菲法进行专家调查问卷,将循证证据和专家共识进行结合。同时,此次修订工作开展了临床一致性评价及方法学质量评价,避免了指南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地域差异造成的影响,最大程度上保证指南的科学性、实用性及规范性,以便本版指南的推广实施。
修订后的指南反映了近年来中医外科胆石症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及专家共识,不仅修正了本疾病的定义、诊断及鉴别诊断,更正了辨证内容,突出了外治法的临床应用,还增加了治疗的推荐等级,以及胆石症的预防与调护,并补充了相关参考文献。
T/CACM1312—2019
161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胆石症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胆石症的定义、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及调护。
本指南适用于胆石症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