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ACM 1247-2019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肠结.docx
ICS11.020
C05
团体标准
T/CACM1247—2019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肠结
Guidelinesfor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ofsurgeryinChinese
medicine—Intestinalobstruction
2019-01-30发布2020-01-01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T/CACM1247—2019
I
序言
为落实好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任务,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开展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考核评价、审查和发布等工作。此次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共计240项,根据学科分为内科(含糖尿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肿瘤科、整脊科、耳鼻喉科11个专业领域,分别承担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任务。根据《2015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工作方案》(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5〕3号)文件要求,中华中医药学会成立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11个学科领域专家指导组,指导项目组按照双组长制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工作(其中有8个项目未按期开展)。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的指导下,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起草印发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技术要求(试行)》《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评价方案(试行)》《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草案)格式说明及规范(试行)》等文件,召开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培训会及论证会20余次,组织专家近280余人次召开25次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审查会,经2次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审议,完成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工作。其中,有171项作为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发布,56项以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结题,5项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建议结题。按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审议结果,结合各项目组实际情况,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进行编辑出版,供行业内参考使用。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
顾问:王永炎、李振吉、晁恩祥。
组长:张伯礼。
副组长:桑滨生、蒋健、曹正逵、洪净、孙塑伦、汪受传、唐旭东、高颖。
成员:谢雁鸣、李曰庆、裴晓华、罗颂平、杜惠兰、金明、刘大新、杨志波、田振国、朱立国、花宝金、韦以宗、毛树松、卢传坚、赵永厚、刘建平、王映辉、徐春波、郭义、何丽云、高云、李钟军、郭宇博、李慧。
秘书:苏祥飞、李慧。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指导组
组长:李曰庆。
副组长:裴晓华。
成员:杨博华、王军、杨素清、宋爱莉、阙华发、陈红风、刘胜、卞卫和、夏仲元、潘立群、崔乃强、成秀梅、张燕生、喻文球、陈志强、朱永康。
秘书:曹建春。
T/CACM1247—2019
II
目次
前言 III
引言 Ⅳ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临床诊断 1
3.1西医诊断 1
3.2中医诊断 2
3.3鉴别诊断 2
4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 2
4.1治疗原则及手术 2
4.2辨证论治 3
4.3中药灌肠 3
4.4针刺疗法 4
4.5中药外敷 4
4.6综合治疗 4
5预防与调护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肠结针刺及综合疗法 5
参考文献 8
T/CACM1247—2019
I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天津南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北省中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永坤、陈希琦、荣宝海、崔乃强、唐乾利、侯俊明、陈志强、于庆生、王广、贺安利、黄克江、孙在典、高文喜。
T/CACM1247—2019
IV
引言
肠结是外科常见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本病的细致描述,对本病而言,中医药可能是历史上最为悠久的防治方法和手段。随着临床不断实践与研究,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