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发布:2025-04-09约6.79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9

其次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

教学

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探讨能量流淌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淌状况

教方学法

讲解并描述与学生练习、探讨相结合

重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

能量流淌过程、特点

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探讨与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2.过程

(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起先,

(2)过程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肉食动物)分解者呼吸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肉食动物)

分解者

呼吸

(3)特点:单向流淌,逐级第减

(4)探讨目的: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方向,使能量流向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益的部分。

〖讲解并描述〗(1)几乎全部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这是生态系统旺盛的基础。留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才是能够为下一养分级消费的能量。所以,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植物的多少确定了生物种类和数量。在气候暖和、降雨充足的地方,植物特别繁茂,各种生物就会特别旺盛,热带雨林就是这样的状况;在气候寒冷、降雨很少的地方,植物很难生长,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很少,显得荒芜而冷寂;(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淌时,每一养分级都有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3)生物的遗体残骸是分解者能量的来源。

〖思索与探讨1〗学生思索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淌、转化后,一部分储存在生态系统(生物体有机物)中,而另一部分被利用、散发至无机环境中,两者之和与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相等。

2.不能,能量流淌是单向的。

〖板书〗二、能量流淌的特点

〖资料分析〗学生思索回答,老师提示。

1和2

养分级

流入能量

流出能量

(输入后一个养分级)

出入比

生产者

464.6

62.8

13.52%

植食性动物

62.8

12.6

20.06%

肉食性动物

12.6

?

?

分解者

14.6

?

?

3.流入某一养分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过该养分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排出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养分级,而为分解者所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养分级。所以,流入某一养分级的能量不行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养分级。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是单向的;能量在流淌过程中逐级递减。

〖讲解并描述〗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生物须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才能维持生存;在生物获得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贮存于生物体内;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淌过程中逐级递减,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动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着消耗的总能量越多。

〖板书〗能量流淌的特点: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是单向的;

能量在流淌过程中逐级递减。

〖旁栏思索题〗学生思索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一般状况下,也是金字塔形。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倒置的塔形。例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量。当然,总的来看,一年中流过浮游植物的总能量还是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多。与此同理,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该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会发生倒置。

〖板书〗三、探讨能量流淌的实践意义

〖思索与探讨2〗学生思索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桑基鱼塘”的设计理念是从人类所需动身,通过能量多级利用,充分利用流经各养分级的能量,提高生产效益。

〖调查〗参考调查点:稻田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产者:水稻、杂草、浮游植物等;(3)消费者:田螺、泥鳅、黄鳝、鱼、青蛙、浮游动物、昆虫、鸟类等;(3)分解者:多种微生物。

〖问题提示〗1.生产者主体是水稻,其他生产者有杂草、浮游植物等。农夫主要通过喷洒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的方式抑制杂草的生长。

2.初级消费者有:田螺、浮游动物、植食性昆虫、植食性鱼、鸟类等。一般而言,植食性昆虫和鸟类等往往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田螺、植食性鱼数量较多时也会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农夫实行喷洒农药、竖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削减这些动物的危害。

3.次级消费者有:泥鳅、黄鳝、肉食性鱼、青蛙等。一般而言,这些消费者对水稻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