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与精度调整.ppt
6.5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与精度调整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内容提要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直接和BT供电方式测距原理接触网故障测距精度调整AT供电方式测距原理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
直接和BT供电方式测距原理直接供电单线直接供电方式复线直接供电方式复线全并联直接供电方式图6-5-1直接供电牵引网示意图(c)复线方式(a)单线形式(b)天窗状态(d)上下行全并联直接供电方式,上下行间由隔离开关并联连接。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
单线直接供方式测距原理图6-5-2直接供电方式下短路电抗距离曲线图6.5.1(a)单线形式由于直接供电牵引网可以等效为R-L电力线路,供电臂存在着区间和站场,因而在各分段,牵引网阻抗具有不同的单位阻抗特性,但是在局部分段,如在区间上的一段,牵引网状况具有一致性,在该段可以采用均匀单位阻抗计算。牵引网短路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过渡电阻,根据电力系统知识,可以只考虑线路的电抗和距离关系进行故障定位,如图所示。当故障发生在和之间时,根据电抗距离关系有:添加标题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
复线直接供电方式测距原理添加标题图6-5-2复线直接供电牵引网添加标题直接供电方式下的复线方式一般在分区亭并联,如图(c)所示。当短路发生时,上下行互阻抗的影响不能忽略,如图所示。添加标题图6-5-1(c)复线方式添加标题Z1、Z2分别为上行、下行测量阻抗添加标题当上下行线路参数均匀时(一般情况可以认为成立),有测距原理故障发生在和之间时,根据电抗距离关系有: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
复线全并联直接供电方式测距原理由于故障大多是瞬时性故障,单侧重合闸的时候,故障已经消失,因而不能有效找到短路点,形成故障隐患。在我国哈大线首次采用牵引网单边全并联供电,即同一方向上下行由一台断路器供电且接触悬挂(含加强线)在每个车站都实施一次横向电联接,从而实现接触网的低阻抗,减少电压损失和增强供电能力,改善供电质量,如图d所示。列车在上、下行间运行时无电位差,不会拉电弧,避免烧损受电弓和分段绝缘器。哈大线的故障测距有一定的特点,通过接触网检测系统来进行故障测距,当发生故障时,保护动作后通过远动设备将各个并联点的开关断开,从而形成单线状况,然后将上行馈线合闸到接触网检测系统,通过检测系统判断故障是否发生在上行线,如果上行线没有检测到故障状态,再将检测系统合闸到下行线进行检测,从而找到故障点。这样进行故障定位需要状态良好的远动系统,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比较长,造成线路长时间处于断电状态。6-5-1(d)上下行全并联直接供电方式,上下行间由隔离开关并联连接。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
复线全并联直接供电方式测距原理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图6-5-3BT供电方式及其电抗距离曲线在牵引网中架设吸流变压器(BT)-回流线,可使牵引电流沿回流线流回牵引变电所而不经由轨道和大地,其原理如图6-5-3示。其作用在于减弱牵引网电流对外产生的影响,从而使牵引电流在邻近的通信线中的影响大大减弱。由于BT串入线路,相当于在等效电路中增加了BT的短路阻抗。其短路电抗与距离关系如图6-5-3(c)所示,图中可以看出,BT安装位置出现短路电抗的跳变。可以看出,当发生故障时,每一个短路电抗具有唯一的对应距离,所以仍然可以采用电抗距离分段查表测距,只不过在BT处必须增加对应的电抗距离点。测距公式(6-5-1)在此依然有效。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
AT供电方式测距原理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图6-5-4AT供电牵引网示意图AT供电方式如图6-5-4所示,这种供电方式克服高速、大功率机车在BT供电方式线路会在受电弓产生强烈电弧的缺点,同时大大降低了牵引网的电压损失,从而减少了牵引变电所的数目,在我国未来的高速铁路中,AT供电方式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既有的实际AT供电线路中,一般采用末端分区亭(SP)并联运行的方式,也有单线运行的方式,检修的时候,可以在开闭所(SSP)进行并联,另外还存在天窗运行方式。由于在T线和F线之间并联有一系列AT,使牵引网阻抗距离关系非线性,在直接供电线路中采用的电抗测距原理不能应用于该种供电方式。01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
AT供电方式测距原理-AT中性点吸上电流比添加标题02图6-5-5AT中性点吸上电流比与故障距离曲线添加标题03若变电所至间的距离为,故可以得出牵引变电所至故障点之间的距离为:添加标题04km添加标题05在式中Q1、Q2取值复线平均为0.05-0.1,为故障AT段的长度添加标题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
AT供电方式测距原理--复线上下行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