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一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docx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一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设计编号:j
课程设计名称:《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设计FundamentalsofComputer
Programming(VBLanguage)
周数/学分:1/1.0
课程类别:集中实践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先行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
责任单位: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
二、课程设计简介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设计》是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结束后,
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进行综合运用的一门实践课,它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学生对课堂所讲授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VB中的命令和程序设计方法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程序设计能力,掌握一些编程技巧,并可培养学生实际上机调试程序的能力,使学生对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有一个总体认识,可使学生得到很好锻炼,为以后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设计目标
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标及能力如下:
目标1:能够根据所学专业或现实情况,结合给定资料,综合设计文献,确定设计环节目标。(0.5天)目标2:能够运用算法设计思想,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块化设计,并实现分模块详细设计及代码编写。(3.5天)。
目标3:能够利用集成开发环境编写和调试应用程序,并能够用软件运行结果和规范的书面报告呈现最终的设计成果。(1天)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课程设计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主要教学内容
目标1:能够根据所学专业或现实情况,结合给定资料,综合设计文献,确定设计环节目标。
结合任务书进行资料分析确定题目和设计环节,并制定解决方案。
目标2:能够运用算法设计思想,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块化设计,并实现分模块详细设计及代码编写。
根据需求设计内容,完成设计任务;因材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鼓励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的复杂问题
目标3:能够利用集成开发环境编写和调试应用程序,并能够用软件运行结果和规范的书面报告呈现最终的设计成果。
利用开发软件,保证能顺利进行项目调试测试;按照规范格式书写报告
五、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设计选题
每名学生可从指导教师所出的题目中选择一题或者自拟一题;
自拟题目,需要经过指导教师审核并确认后,方可实施;
所出题目不应相同且符合工程实际、要有一定难度和足够的工作量;
设计内容深度开放,结合学生能力,在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情况下,对某些设计内容可进一步深化。
课程设计内容
1.需求分析
查阅参考文献相关资料,进行需求分析,确定设计方案。
2.详细设计
针对具体需求,完成总体设计,设计用户界面、编写代码、调试及测试。
3.成果报告
完成设计报告书写与排版打印工作。
六、教学进程安排
序号
项目
天数
支撑课程目标
1
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
0.5
1
2
熟练应用开发环境进行详细设计及调试
3.5
2
3
成果报告
0.5
3
4
答辩
0.5
1、2、3
合计
5
七、课程目标达成途径与措施
根据该课程设计灵活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启发式、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合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做到抽象理论直观化,枯燥内容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提供条件。内容讲授时注意以下问题:
通过引入案例教学,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融合到典型的案例中,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提出解决方案。
应重视实践,加强训练,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设计实例事先布置学生预习,课堂只讲重点和难点,做到重点突出。
八、课程的考核、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与改进措施
考核方法及基本要求
课程的考核以考核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为主要目的,考核项目包括过程考核、成果考核和答辩考核三部分。在总评成绩中,所占权重分别为0.3、0.3和0.4。
过程成绩、成果成绩、答辩成绩均采用百分制,总评成绩采用五级分制核定,其中: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设计过程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总评成绩为不及格。无故旷课2天及以上、无故不
交或迟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