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设计史第九章.ppt

发布:2025-04-09约3.48千字共6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设计多元化的开展——后现代主义时期;工业时代:是以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为特征的。

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它虽然也是规模经济时代,但已不像工业时代那样受制于时空条件,人们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从事生产,而产品(不仅仅是信息)可在瞬间完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

专栏作家NicholasNegroponte[美]的著作BeingDigital〔1995〕;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是一场反叛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潮和设计运动,反对传统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理念和方法。

事件:1972年现代主义建筑的消失;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1〕反对设计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

〔2〕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主张以游戏的心态设计。

〔3〕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注重设计的人文含义。设计大量创造性地运用符号语言,将产品的功能与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历史相结合。

〔4〕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的关系,意识到设计的后果与社会的可持续开展问题。设计要人性、绿色、环保。;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比较;二、后现代主义对设计理论的探索

(1)罗伯特·文杜里[美]

“少即是多”(少令人生厌)

主张:在设计中吸收当代各种文化精神

杂乱的活力,走歪路,模棱两可,变化无常,含义丰富

最早于《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966)明确提出反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2〕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Jencks[美]

主张:

①把美国圣路易市炸毁由日本建筑师山畸实设计的典型的现代主义住宅区,作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死亡时刻。

②最早在建筑和设计上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人物。

;现代主义:走向纯粹理性的极端,无视人的情感和环境的作用。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1〕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

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

〔2〕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历史文化,即“文脉主义”。

〔3〕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具备“隐喻”、“象征”和“多义”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造型与装饰上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模糊性。;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罗伯特·文杜里;屋顶装饰

??杜里;〔2〕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Jencks〕[美];〔3〕斯特林·詹姆斯〔JamesStirling〕[英];〔4〕尼迈耶尔〔OscarNiemeyer1907-〕[巴西];〔4〕尼迈耶尔〔OscarNiemeyer〕[巴西];〔5〕葛瑞夫〔MichaelGraves1934-〕[美];〔6〕伍重〔JornUtzon〕[丹麦];〔7〕丹下健三〔KenzoTange〕;〔8〕任佐·皮阿诺〔RenzoPiano〕[意大利];〔9〕贝聿铭〔IeohMingPei1917-〕[华裔美籍];北京香山饭店(1982年〕是贝聿铭探索中国建筑传统继承途径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1.装饰风“內衣外穿”:装饰风的兴起与1920年代的新艺术运动有相同的理由〔追求造形的美与装饰的愉悦,以对抗机器美学的冰冷〕,但有不同的表现。此一时期的装饰多加了异国风味;多元价值观的兴起;平面与光学的风味(欧普的影响〕

“內衣外穿”以两种不同形态影响了设计:

其一为旧的〔可用的〕东西包上亮丽的外皮;

其二为将原先认为见不得人的零件当作装饰品及面材来安排〔如蓬皮杜文化中心〕。

2.设计语义的另一走向:纽约建筑界结合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耶的风格、银白色风格、解构主义的思潮与符号学的替换游戏〔隐喻〕,来建立其特殊的设计风格。

;一、从80年代至今工业设计的特征

〔1〕否认现代主义,各种风格层出不穷,如极少主义、解构主义、绿色设计、循环设计、曼菲斯风格等。

〔2〕对设计观念和理念有更深层的探讨。对设计提出了新的评价标准,健康、平安、舒适、环保、可持续开展。

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风格及表现

〔1〕孟菲斯〔Memphis〕设计风格

1.孟菲斯集团:

索特萨斯1980年离开了“阿卡米亚”工作室〔1976年米兰〕,于1980年底至1981年初带着7位年轻设计师成立“孟菲斯”小组。成为8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后现代设计活动。;2.设计理念:

功能不是绝对,既肯定产品的使用价值,但更强调设计应表达特定的文化内涵。

3.材料:

重在外表肌理的装饰应用

4.色彩:

不分主调、背景色,同时并置不同色块

5.样式:

既生硬粗糙,又柔和淡雅;既古典,又科幻

〔具有儿童心理特点〕;孟菲斯集团成员的作品;1980“仆役”;②马都顿

代表作:“裸鸟”茶壶

设计幽默,做工严谨、精致。;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