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第六章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6 章 砌体结构
6.2 砌体结构分析
6.3 砌体房屋墙体设计
6.4 砌体房屋水平构件设计
6.5 砌体房屋的构造措施
6.1 砌体结构种类及布置
6.1.1 砌体结构种类
6.1.1 结构种类
砌体结构
6.1 结构布置
6.1 砌体结构种类及布置
横墙承重体系
竖向荷载的传递路线为:板→横墙→基础→地基
纵墙承重体系
竖向荷载的传递路线为:
板→梁→纵墙→基础→地基
《建筑结构设计》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 2010.2
3
纵横墙承重体系
内框架承重体系
《建筑结构设计》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 2010.2
4
二层梁、柱布置
二层墙体布置
底部框架上部砌体承重体系
6.1.1 结构种类
砌体结构
6.1 结构布置
《建筑结构设计》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 2010.2
5
6.1.2 砌体结构的组成
上部结构
竖向承重构件(墙、柱)
水平构件
圈梁、构造柱
过梁
墙梁
挑梁
6.1.1 结构种类
砌体结构
6.1 结构布置
6.1.2 组成
基础(墙下刚性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
《建筑结构设计》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 2010.2
6
6.1.3 砌体结构布置的一般要求
承重墙均匀对称,平面内对齐,竖向连续;
总高度、层数和高宽比限值;
墙体间距及局部尺寸限值;
圈梁、构造柱设置。
6.1.1 结构种类
砌体结构
6.1 结构布置
6.1.2 组成
《建筑结构设计》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 2010.2
6.2.1 静力计算模型
一、平面计算模型
竖向荷载传递:
纵墙→屋盖→另一面纵墙→基础→地基
屋面板→屋面大梁→纵墙→基础→地基
水平荷载传递:
基础
6.2 砌体结构分析
计算单元
6.2.1 静力计算模型
砌体结构
6.1 结构布置
6.2 结构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 2010.2
二、房屋的空间作用
如果房屋两端存在山墙则水平荷载传递:
有了山墙后风荷载不只是在纵墙和屋盖组成的平面排架内传递,而是在屋盖和山墙组成的空间结构中传递,结构存在空间作用。
《建筑结构设计》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 2010.2
如果用μP表示按平面计算模型算出的水平位移,用 μs 表示实际结构中的水平位移,则由于存在空间作用, μs μp ,两者的差异反映了空间作用的程度。
η 越大(接近于1)说明空间作用越弱;反之说明空间作用越强。根据空间作用的强弱(即η的大小)对平面排架的计算模型进行修正。
令 为空间性能影响系数。它与下列因素有关:
屋(楼)盖的刚度(与屋盖类型有关);
横(山)墙的间距;
山墙刚度。
《建筑结构设计》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 2010.2
三、静力计算方案
刚性方案
,
实用中,η在一定范围内即认为是某一种方案。例如第一类屋盖 η0.33 属刚性方案
η0.77 属弹性方案
0.33≤η ≤0.77 属刚弹性方案
《建筑结构设计》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 2010.2
四、按刚性方案和刚弹性方案计算时对横墙的要求
楼盖类型一定后房屋的空间刚度主要取决于横墙。按刚性方案和刚弹性方案计算时对房屋的整体空间刚度有要求,因而对横墙有要求
①横墙中洞口的水平截面积不超过全截面的50%;
②横墙厚度不宜小于180mm;
③横墙长度不宜小于高度(单层)或总高度的一半(多层);
④纵横墙应同时砌筑,如不满足应采取其他措施。
如1、2、3条不能同时满足,要求对横墙的刚度进行验算:
《建筑结构设计》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 2010.2
F1
H
F1H
x
如果墙顶作用F1,则
μ—截面剪应力不均匀系数,对于弹性材料的矩形截面为1.2,此处取2.0;G—砌体剪切模量,可近似取G=E/2 。
多层房屋的总侧移可逐层计算
横墙承受的水平荷载
6.2.1 静力计算模型
砌体结构
6.1 结构布置
6.2 结构分析
(6.2.1)
《建筑结构设计》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 2010.2
6.2.2 刚性方案房屋的内力计算
一、承重纵墙的计算
单层
风载(q1、q2、W)
屋面荷载NP (屋盖自重、活载、雪载)
对墙体可能有偏心矩eP,因而产生偏心力矩MP=NP×eP
墙体及门窗自重(如果是变截面,上阶部分自重对下阶轴线将产生偏心力矩。
荷载
计算简图
6.2.1 静力计算模型
砌体结构
6.1 结构布置
6.2 结构分析
6.2.2 刚性方案分析
W
《建筑结构设计》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 2010.2
多层
计算简图
水平载下进一步简化的考虑:对多层来讲,弯矩相对轴力较小。
竖载下
水平载下
①在竖向荷载下轴力是主要的,弯矩较小;
②楼盖嵌入墙体,使墙体传递弯距的能力受到削弱。
竖向荷载下进一步简化的考虑:
6.2.1 静力计算模型
砌体结构
6.1 结构布置
6.2 结构分析
6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