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与实践》课件第四章 领导.pptx
;;一、领导的含义及影响力
(一)领导的含义
领导是引导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所期望目标的活动过程;领导是一门科学,是探索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三要素如何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导又是一门艺术,是寻求如何达到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三要素和谐统一的艺术。;(二)领导者与管理者
1.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内涵;2.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异同;(三)领导的能力
;(四)领导的影响力
1.影响力的类型
;2.如何提高领导的影响力;二、领导体制
(一)领导体制的类型
;(二)影响领导体制选择的因素
;三、领导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与风格
领导特质理论认为,有一组能用来识别领导者是否有成效的个人特质和特征。这种特质和特征主要是指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品德、能力、知识、修养和领导艺术等。;1.六大类特质理论
有学者认为,领导者的特质可分为下列六大类:体质特征、社会背景、智力、性格、与工作相关的特征和社会特征。
;2.十大条件理论
;;1.领导行为四分法
194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首先开创了从领导方式来探讨领导行为模式的研究,对1?000多个描述领导行为的特征不断进行提炼、概括,最终归纳为“抓组织”与“关心人”两大类。;2.管理方格理论
1964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两位管理学家罗伯特·布莱克和简·穆顿在《管理方格》一书中提出领导管理方格图,又称为管理方格坐标图。
;3.领导连续流理论
美国学者坦南鲍姆和施密特认为,领导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专权型到放任型,存在着多种过渡类型。;;1.费德勒模式
费德勒是第一个把人格测量与情景分类联系起来研究领导绩效的心理学家。他经过大量的调查和长达15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通常也称为费德勒模式。;;3.生命周期理论
心理学家卡曼把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行为四分法与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三度空间领导效率模型。
;四、领导艺术
(一)领导艺术的含义和特征;1;;一、激励概述
(一)激励的含义
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给激励下了如下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一种精神状态,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把动机定义为个体通过高水平的努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而这种努力又能满足组织个体的需要。一般而言,动机是指诱发、活跃、推动并引导行为指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二)激励的模式
1.激励过程的简单模式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通常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人类有目的的行为动机都是出于对某种需要的追求。;2.激励过程的复杂性;(三)影响激励的因素;二、激励理论
从双因素理论来看,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带给人们满意感,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不会带来满意感。
;(一)激励的需要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食、衣、住、行等方面的要求。
(2)安全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等方面的需要。
(3)社会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友爱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
(4)尊重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5)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2.双因素理论;3.成就动机理论;;(二)激励的过程理论
1.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又称为社会比较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员工的激励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和参照对象(referent)的报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2.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expectancytheory)又称为效价—手段—期望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维克托·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可用公式表示:
M=?∑V·E
;1;(三)激励的强化理论;;1;(二)激励的方法
;;一、沟通的含义及过程
(一)沟通的含义
关于沟通的定义,《大英百科全书》认为,沟通就是通过任何一种或多种方法,达到彼此交换信息的目的。换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