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影子大用处》(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山东科学技术版.docx
《三、小影子大用处》(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山东科学技术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三、小影子大用处》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上册,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1月15日,第3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个神奇的现象——影子。在我们生活中,影子无处不在,它既神秘又有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小影子大用处》这节课,揭开影子的神秘面纱吧!??????
核心素养目标
1.观察与探究能力:学会观察影子形成的原因,培养细致观察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2.思维与逻辑:通过分析影子变化,锻炼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创造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影子游戏或实验,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4.交流与合作:在小组活动中分享观察结果,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影子形成的原理,即光源、物体和投影面三者之间的关系。
②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如何通过改变光源、物体位置或投影面来观察和描述影子的变化。
③能够设计简单的影子游戏,展示影子的不同形态和动态变化。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并能将其与影子形成联系起来。
②在实验中准确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分析其变化规律。
③小组合作中,能够有效地沟通和分工,共同完成影子实验和游戏设计。此外,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具体可感知的实验现象,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验器材(手电筒、不同形状的物体、白纸或白板、计时器)。
-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校园网络平台。
-信息化资源:影子形成原理的动画视频、影子游戏设计的教学课件。
-教学手段:实物演示、小组合作实验、课堂讨论、游戏互动。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影子吗?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影子呢?
(2)生:太阳落山时,树木的影子;手电筒照在墙上,墙上的影子;等等。
(3)师:非常好,影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影子的奥秘。
一、感知影子
(1)师:请大家拿出一张白纸,找一束阳光,试着在白纸上找到你的影子。
(2)生:找到自己的影子,并观察影子的形状和大小。
(3)师:大家发现没有,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影子形成原理
(1)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光是如何传播的。
(2)师:请同学们拿出手电筒,选择一个形状不同的物体,在白纸上照射。
(3)生:用手电筒照射物体,观察物体后面的影子。
(4)师:大家发现,当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后面的地方会形成影子。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线无法穿透,从而形成了影子。
(5)师:请大家思考一下,影子的形状和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影子变化规律
(1)师:请大家再次拿出手电筒和物体,尝试改变手电筒与物体的距离,观察影子的变化。
(2)生:改变手电筒与物体的距离,观察影子的形状和大小。
(3)师:大家发现,当手电筒与物体的距离变远时,影子变短;当距离变近时,影子变长。这是因为光线的入射角度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影子的形状和大小。
(4)师:请大家继续尝试,改变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观察影子的变化。
四、影子游戏设计
(1)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接下来,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个有趣的影子游戏。
(2)生:分组讨论,设计影子游戏。
(3)师:请大家展示自己的影子游戏,并说明游戏规则。
(4)生:展示影子游戏,讲解游戏规则。
五、总结与反思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2)生:了解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学会了观察和描述影子的变化。
(3)师:非常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4)师: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影子形成的基本原理,即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光线无法穿透,从而在物体后面形成影子。
-学生掌握了影响影子形状和大小的因素,包括光源、物体与光源的距离、物体与投影面的角度等。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2.观察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察手电筒照射物体产生的影子,提高了对细节的观察能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留意周围物体的影子,增强了对光影现象的敏感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