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黎香湖镇至石溪镇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变更设计-路线说明.docx

发布:2025-04-09约4.1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黎香湖互通至清凉山公路改建工程路线说明S2-1

第PAGE1页共3页

黎香湖镇至石溪镇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变更设计

第二篇路线说明

1项目概况

1.1变更设计概况

原设计中,为避免占用基本农田,K0+248~K1+940段多处拆迁房屋,在石庙段因地形条件较差在K1+190~K1+320、K1+365~K1+675设置了两座大桥,工程造价高,现因南川区用地规划政策调整,为节约工程投资,保证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对该段路线设计进行优化调整,取消两座大桥,全线采用路基形式。变更类别为较大设计变更。

原设计中,K8+920~K9+080段下穿南两高速,南两高速为高架桥梁,该段开挖较大,因未收集到南两高速资料,为避免开挖对南两高速高架桥造成影响,对该段路线设计进行优化调整,降低技术标准,完全利用现状道路线型,减小开挖,避免对桥梁造成影响。变更类别为一般设计变更。

因本次变更路线较长,段落较多,整个路线须重新调整桩号,故项目最终设计以本次变更设计为准。

1.2变更后项目概况

项目起于在建黎香湖互通,可通过黎香湖互通连接黎香湖大道及渝湘复线高速,路线向东北方向延伸,分别途经大观、黎香湖、河图、石溪四个行政区,经过石溪场镇后继续向北,下穿南两高速,本次设计终点止于棕树湾附近,与现状四级公路顺接,通过该公路可通往清凉山、涪陵方向,远期将继续延伸至清凉山片区。

本次实施路线道路全长11.137Km,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标准,车行道宽度7m,设计速度40km/h,石溪场镇及南两高速路段限速15km/h。。

沿途主要控制点为:起点黎香湖互通、终点四级公路、南两高速,沿线已建成建筑、道路、桥梁。

本项目周边路网结构较丰富:高速路南两高速、渝湘复线高速(在建)等级公路省道S532、省道S204、黎香湖大道项目区域大量的四级公路。

2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1初设批复意见

(1)建议下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和施工条件,进一步优化路线,尽量减少工程数量,进一步核实管线等控制性要素,进一步征求有关部门或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2)建议下阶段加强深挖方地质勘察及边坡防护,结合勘察资料核实土石比例;进一步深化弃土场设计,落实弃土场用地情况。

(3)建议下阶段加强地质勘察结合地勘资料,进一步优化桥梁细节,核实好附属构件及下部工程数量,以节约工程造价,优化涵洞形式及管径。

2.2初设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1)回复:施工图设计阶段执行了初步设计平面线位,同时进一步对沿线地形管线等进行了勘测,并优化了纵断面设计。

(2)回复:施工图设计阶段加强了地质勘察,核实了土石比例,弃土场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设计。

(3)回复:施工图设计阶段加强了地质勘察,根据地质情况优化了桥梁细节设计,同时对项目沿线涵洞形式及管径进行了优化。

3路线平、纵面设计

3.1路线设计原则

本项目总体设计中坚持以下设计原则:

(1)强调尽量利用旧路:对于平纵面较好的地段,尽量利用旧路单侧加宽;对于平面较好而纵面差的地段,尽量利用旧路线形,减少纵面填挖量;对于平纵较差不能利用地段,路线考虑尽量多的地段通过或靠近原有旧路,少占农田,减少新征地数量。

(2)强调旧桥利用:本着“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和有利环保”的原则,根据对旧桥的检测情况合理选取加固利用方案。

(3)强调立体线形设计中平、纵、横面的合理配合:路线设计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快捷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公路路线设计是一项立体线形设计,在设计中我们注意立体线形设计中平、纵、横面的舒顺、合理的配合。在工程量增加不大处,平、纵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采用最小指标或极限指标,当然也不能不顾工程量的大幅增加,而片面追求高指标。

(4)强调节约用地:选线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地。

(5)强调地质选线:选线时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查清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对于软土路基、顺层易滑、泥石流、溶洞、滑坡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慎重对待,路线应设法绕避。当必须穿过某些不良地质(如溶洞、顺层易滑等)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对于高填深挖路基地段,做好路基边坡岩土情况的勘测工作,查清边坡及基底情况,据此进行填(挖)边坡的稳定计算,采取切实可行及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

(6)强调环保选线:着重注意高填、深挖对自然景观、植被的影响,对水土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